“若非大棚蔬菜收上來些稅,買石灰的錢都拿不出來。”
二十二十日,畢構又批出去一筆錢,繼續購買生石灰。
他後悔了,當初說好的,河道的事情歸他管,船的成本歸李家莊子。
兩邊對半分錢,船隻需要維修,他還覺得自己佔了便宜。
哪想到水網也要維護,生石灰看著價錢不高,但用的數量多。
藍田縣的石灰礦始終在燒,與燒水泥的挨在一起。
百姓們買,自從李家莊子的報紙上寫了什麼是酸性土壤、什麼是鹼性土壤後,百姓就知道地不好的原因了。
透過多種方法觀察土壤的酸鹼程度,太酸的要用生石灰,順便殺菌。
鹽鹼地就用水泡,本來沒人種的鹽鹼地,去年秋天就有人利用水網灌進去水了,冬天結了冰。
等天再暖和暖和,把水放出去,種早播的高粱,還得等一個多月,慢慢泡。
泡完深耕種高粱,高粱不指望結多少高粱米,不等成熟,割了製作成青貯。
李家莊子牲畜多,收青貯。
然後再種一茬大豆,同樣不指望結多少豆子,只要能長出來就行,能豆種子本即可。
採一些毛豆吃,最後能出多少大豆就自己吃,豆秧翻田裡,繼續改善土壤。
酸性土壤太酸的,百姓調整,想變成弱酸和中性土壤,到時候就是好田了。
京兆府周圍的田其實都不錯,大部分屬於弱酸和中性。
不好的地沒人種,空著,今年全要用上。
包括天然的坑,已經有人跟官府商量,租上幾年,要種荷花。
水已經放進坑裡一些了,泡著土,過兩天種,到時候吃蓮子和藕,放水的時候放進去魚,也在裡面養。
同樣要撒生石灰,消毒。
畢構的戶部大量購買,藍田縣跟李易合作的人的庫存快清理沒了,新的還在燒。
從燒石灰到出售石灰,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燒要燒上七八天,然後靜置和粉碎,最後出售。
一批頂一批,一窯接一窯。
畢構哭窮,心疼錢,不管誰問,都說戶部沒錢了。
看著很可憐,實際上戶部還有很多積蓄。
“要不要找小易問問這錢他應該出不?”畢構感覺往水網裡撒的不是生石灰,而是兌換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