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八百四十章 中心不改身份驗(第五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四十章 中心不改身份驗(第五更) (1 / 3)

“大唐人口少,想發展其他產業沒人手。人口多了,地又少,許多地方已經無法一人百畝田。”

李隆基喝著羊湯,想到了大量飼養羊的問題。

李易抿一口酒,緩緩撥出酒氣:“人口還是少,多了並不怕。產業結構調整好,就業崗位安排好,就是享受人口福利的時候,比如……”

李易說起另一套理論,大唐才多少人口啊,土地閒置得多了,只是因為生產技術跟不上,不好開墾。

看著是人多沒有土地分配,實際是土地兼併與逃戶的問題。

政策上有毛病,調整下即可。

相對於他那時的兩湖兩廣還沒好好開發呢,而福建山多,浙江的良田開墾不足。

大唐的主要糧食產區是關內道、京畿道與河南道。

另外是揚州與蜀地,沒有東北糧食主產區,沒有湖南湖北糧食主產區與生豬養殖。

廣東廣西派官員過去就屬於流放,也就張九齡願意辦點事兒。

還有考上明經科的宋慶禮,他才是最踏實的人,往南邊一送許多年,就在當地工作。

他的缺點是喜歡搞工程,水利工程與土木工程。

當然,說是優點也行,反正他始終在基層。

“等全大唐完成攤租入畝,清丈完畢,田地數量固定,應鼓勵百姓自己開墾良田,免除一些年的租子。

免租二十年,朝廷並不吃虧,因為總體糧食產量增加了。

糧食越多,種田的人透過田地的所獲越少。

會開始增加種植經濟作物的數量,比如說大豆、棉花、調料、藥材。”

李易慢慢說,經濟有自我調整的能力。

“對,等種糧的少了,糧食價錢貴,大家又種糧食,所以不用管。”李隆基順著思路說。

李易使勁搖頭:“不不不,必須規定種糧食的田地數量,像現在一樣。

在規定的數量中,糧食價格低了,朝廷給補貼,之前就提過,種糧食的地不能缺。”

李易從來不覺得種糧食能玩市場經濟,不存在的,任何一個糧食處理好的國家都是糧食計劃經濟。

包括不同模式的儲備糧運作方式。

像他那時自己的國家,基本上是國企儲備。

換成地球那邊的國家,則是好幾種,國家儲備、糧商儲備、種糧的人儲備,後兩者享受到一定福利政策。

直接體現到的是銀行貸款的補貼,到時候缺糧,大家得拿出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