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和李隆基討論著姚崇兒子和姚崇進團兒的事情,在外來務工者聚居區中,餘江頭髮快愁白了。
他今天才得到訊息,突厥內亂。
突厥內亂,無法對大唐造成威懾,大唐可以抽兵出外面打了。
大唐會不會想著打契丹?還用問嗎?李易就想動手,他還有錢。
李家莊子和契丹的買賣協議是安民之策。
如今形勢變幻,指望那個把地圖都給畫那麼詳細的人不支援出兵?
羽林飛騎和十六衛整天圍者莊子轉,李易必然會進言。
“不行,沒有突厥牽制,契丹打不過羽林飛騎。
一萬羽林飛騎帶著熱氣球和火藥、地圖,就能在契丹橫衝直撞。
我要找李易問一問,要和平,不要戰爭,要貿易,不要武力。”
餘江急了,他跑到‘邊界線’,申請要見李易。
“不見,把去契丹的隊伍拉到外面,告訴他,可以讓他這個蜀地人一起跟著去契丹看看。”
李易沒工夫與餘江扯皮,對方不就是怕大唐出兵麼,貿易商隊出去,對方會放心。
果然,當一千負責陪同李家莊子經濟文化交流的隊伍出去,管事的找到餘江說讓他一起去見見世面後,餘江長出口氣。
他看清楚了,契丹還有機會,聽話的有機會。
不聽話的部落,那一千羽林飛騎就是另一種手段處理的存在。
餘江還看到了自己人,一百個契丹的俘虜一同跟隨隊伍,腰見掛著刀鞘,刀鞘裡有刀。
一百個人騎在馬上,跑來跑去,護衛著車隊,四十輛兩輪車組成的車隊。
四輪的不行,路不好,四輪的只適合在京兆府跑。
餘江找個機會,看向一個契丹人,這個他認識,對方也認識他。
他大聲問:“你們是被放回去了嗎?”
對方看他一眼,眼中帶著無奈的神色回答:“我們回去看看,我們和大唐不是戰爭關係。”
餘江好傷心,對方居然沒有恭敬的神情,說明自己指揮不動了。
唯一慶幸的是,李易沒逼問他們,他們更不曾主動交代接頭人。
難過一下,他再喊:“跟我們大唐不打仗,是你們契丹人的榮幸。”
“對,根本就打不過,懂不懂,李東主想殺人太容易了。”對方終於說出來有用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