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下小易,莊子的牲畜租賃,要不要給朝廷錢?”畢構準備離開了,把正事問出來。
李易低頭想想,說:“單獨一隻牲畜的租借,不用交錢。莊子上的牛馬太多,屬於大規模租賃業務,交稅。”
“你願意給錢?”畢構以為李易要拒絕。
李易搖頭:“但我這個租賃是屬於回報社會性質的,除了飼料就是一點點的牲畜使用費。
按照租賃出去的費用來計算,能牛馬老了不能用了,我將將能賺回來購買牛馬的錢。
讓我交稅,我必然會把費用轉嫁到承租人的一方,他們就多花錢。
朝廷其實收的是百姓的錢,不是我的錢,朝廷收,我漲價。”
李易把問題又推回去了,收不收的無所謂,反正不是他出錢。
“你覺得要不要收?”畢構發現是個難題。
“收,三十稅一,然後我漲價百分之五,如此我還能多賺百分之一點六六。
他們用來跑運輸,本身賺錢,不像種地的時候,我便宜點租給百姓,百姓好耕地,地裡的出產不高。”
李易選擇抬價,租賃的人是商業行為,不屬於農業,不給那麼多的補貼。
“何時開始?”畢構考慮一下,覺得有道理。
“過了年,年前還剩下幾天,提前告訴他們一聲。”李易定下時間。
“老夫回去了。”畢構拿著牙套的盒子,溜達著往回走。
“畢尚書過來……”王皇后拉著兒子的手到旁邊,小傢伙臉蛋紅撲撲的,天冷。
“此次雪災,朝廷幾乎無反應,羽林飛騎出動,李家莊子負責物資。他們覺得被動了,想警告我一下。”
李易搖搖頭,猜出來一群人是啥想法。
和他那時某個時期一樣,老百姓一遭災,哪個集團先動了,地方官員並不高興。
還有捐東西的,地方要拿到手裡,那麼多的東西,不會自己控制,怎麼行呢?
別人捐一大堆的麵包、礦泉水,官員給接管,理由是官方組織能力強,要統一排程安排。
實際上集團的運轉能力比官方強。
後來網路發達,同樣的情況就有一定的改變。
誰捐了什麼東西,官方會通報,承認東西是誰捐的,而且對方還出了很多力。
一個是環境因素,另一個官員的整體知識程度上來了。
自己在大唐,大範圍雪災,沒管朝堂,直接出手,這事怎麼算?
史書上如何記載?對比中,顯得官員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