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師傅的最不容易,師傅會各種考察,從小培養。
太醫署比較好,地方官學也給機會。
不過能進官學的人,考慮當官,不希望當醫生。
認為當上官能夠幫助更多的百姓,當醫生治不了幾個人。
大醫醫國的思維。
“老夫認為京兆府百姓中能出來許多醫者,他們識字的多,只是需要許多年。”
畢構一想起培養個醫生的年限,又挺無奈。
“最快的是三年,縮短時間,兩年,暫時能夠給看普通的症狀,明顯的那種,然後開藥。”
李易對此沒有好辦法,依靠望聞問切來看病,對醫生要求太高。
一般情況下,就是感冒發燒,看一看,然後開藥、抓藥給吃,別用毒性大的藥,就不會因為吃藥吃死了。
“其他幾州受雪災,壓塌的房子由戶部來出?別處若洪災和旱災,戶部稽核不易。”
畢構又吃幾口飯菜,說起雪災的情況。
戶部有錢了,他想給百姓,又擔心遠的地方受災後不好清查,萬一有人虛報、謊報,騙取補貼。
“朝廷給買修房子的材料,再借一筆錢給百姓,不要利息,分年償還,百姓用借到的錢找人蓋房子。
今年是不行了,繼續住帳篷,朝廷給提供煤炭,來年化凍,才好蓋。
若只是修葺的房屋,朝廷出錢幫忙修上,花不了多少錢。”
李易出主意,京兆府的百姓房子全管,是因為京兆府的百姓要承受商品加稅後的價格。
還取消了庸和調,算是為稅收作貢獻了。
外面州府還未開始收稅,百姓需要自己想想辦法。
塌了的房子若是有梁在,清理出來,還能用在新房子上。
若是泥草搭的房子,塌了就重新建新的。
“外面的百姓還有住在窩棚中的,塌了住帳篷,比窩棚強。”畢構又開始為百姓們難過。
在長安城中,一個個坊的不好房子都重新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