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兜為何放在胸口的位置?沒什麼用。”
畢構找過來,要談棉花收購加工的分配和費用。
看到很有意思的軍大衣,穿上試試,熱。
發現有三個兜,左右兩邊腰間的兜和左上邊的兜。
“放水壺。”李易拿過來一個組合壺,正好能塞進去。
“老畢你看,壺裡裝水,放在衣服裡,不容易結冰。有人射箭,射到心臟的位置,水壺擋一下。”
李易說出來他設計的初衷,把水壺當護心鏡來用。
“好。”畢構比劃了一下,覺得不錯,趕緊脫下來,太熱。
李易帶著他去看賬簿,核算一下哪些歸誰,給將士們製作的軍大衣費用由戶部承擔。
這筆錢不是李家莊子出,李家莊子會單獨製作一批東西送給前線的將士。
外面百姓看著一車接一車的皮衣皮靴被送走,好奇之下紛紛打聽。
很快得到答案,給邊關打仗的人用。
訊息傳揚開,在鴻臚寺的吐蕃人趕緊派出人手回吐蕃。
“大唐不願和,又給送去禦寒之物,冬天恐怕會主動進攻。”伯訛面帶愁色。
伊辛巴嘆口氣:“如今吐蕃無法再進攻,防守也難,說不定會丟掉一片地方。”
伯訛眼睛看著桌子上的茶碗:“再看看,若是向那邊運糧,就一定會打。”
“今年京兆府採用的是攤租入畝,收上來的租子多,待大豆與高粱收穫,一切便知。”
伊辛巴感覺的大唐京兆府的攤租入畝才可怕,朝廷收到手的糧食多,可以直接變軍糧。
運輸的方式可以是京兆府往旁邊送,旁邊的同時出梁往更西邊送。
所有的州府一起動,糧食總體損耗並沒有變少,速度卻快了。
最西邊的地方把本地的糧食給將士,等幾天,東邊州的糧食就到。
“不怕,我們那裡秋收也有糧,怕的是開春打仗。”伯訛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冬天打仗有收穫的糧食,不過消耗會很大。
即便頂住了大唐的攻勢,明年的日子也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