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獻感覺面對李易比打仗還費勁,他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發現理解不了。
明明可以篡位的人,就是不動,還幫著當權者辦事,不是傻嗎?
換成自己有此本事,自己就當皇帝了。
“報~~我軍斥候發現吐蕃三萬餘人沿戈壁邊緣行軍。”
兩個人討論著李易的時候,新的情報傳過來。
並不是熱氣球的訊息,而是斥候傳回來的。
“其他兵力圍我松州,兩千騎引我出動,另外三萬軍隊才是主攻。好,好算計。”
孫仁獻瞬間拋開其他的問題,轉向戰爭。
郭子儀看向地圖,明白了,用指頭劃一條線:“越群山而攻腹地,很好。”
“現在他們還不知道松州府的情況,應立即出兵。”孫仁獻看郭子儀,他需要羽林飛騎。
“出兵,直接打過去,不用管走在戈壁的那三萬吐蕃軍。
現在吐蕃連續派兵,內部空虛,打他,一個突擊就能讓三萬穿戈壁將士無功而返。”
郭子儀給出了同樣的戰略思維。
吐蕃拿處於來四萬五千人來打,自己還剩多少兵力?
你打我,你在戈壁上慢悠悠移動著呢,我大不了把寧遠鎮給你,我人撤了,你們佔著吧。
我這邊立即出兵去打你腹地,你的三萬人馬回不回?怕不怕在回程中被伏擊?
“吐蕃是瘋了?”孫仁獻覺得不可思議。
兩國交兵,怎麼能如此冒進?現在的月份,後勤補給怎麼保障?
“因為吐蕃損失的錢財過多,戰略目的沒有達到,政治上難以跟其他部族協調。”
郭子儀看清楚了,吐蕃急了,被李易給逼的。
當一個國家一直在研究新的武器,其他國家又模仿不了的時候,除了戰爭,還能怎麼辦?
吐蕃的熱氣球飛不起來,還有大唐其他的武器出現。
吐蕃付出很大的代價後,突厥、白衣大食、西南蠻、契丹,都在看著。
“這是李易算計的?”孫仁獻在考慮全域性應對。
“不,李東主只是把我們派過來,他相信我們能處理好。”郭子儀搖著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