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大量百姓能看報,可了不得。論教化之功,李易當居天下先。
如今還需標註拼音,待更多百姓認識了字,拼音可撤下。”
盧懷慎給出正面評價,換個人,這等功勞,朝廷必須給出表彰。
李家莊子應該上牌坊,有門樓的那種。
可惜,李易還是那個從二品的文三官,朝廷除了給發俸祿,其他的一概沒有。
那點俸祿李易又看不上,夏天應該給的冰、冬天應該給的炭,不給。
李家莊子夏天的冰差不多是敞開了用,而且人家那個冰比河裡的乾淨,用井水凍。
陛下有時候用冰,還是高力士跑李家莊子運。
“西南那裡在年底前戰事應會結束,該拿的糧草,戶部最好給李易。”姚崇說一句公道話。
張說抖了抖報紙:“不錯,要給,從長安和各地調糧草,確實不如眼下的辦法。
由李易聯絡蜀地商人,當地籌集,戶部轉手給李易,省卻了路上的大量消耗。
雖說以防守為主,用時過久,然,糧草並未多耗。”
他在算一筆賬。
正常朝廷說最好是打一個月,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把西南蠻幹跑。
需要支撐的是一個月糧草。
現在看著慢慢拖,死人少,對西南蠻的壓力大,西南蠻難道不吃飯?
打上四個月,看上去要多花三個月的錢。
不過運那一個月的糧草過去,路上消耗掉的也差不多是三個月的糧草了。
此時是李易動用私人關係,最後的錢他出,憑什麼?
“怕是隆擇不答應,他管著戶部,今年想多賺錢。”盧懷慎認為困難的地方在畢構那裡。
戶部尚書誰當都是摳門的那種,今天這個要錢,明天誰又提款,戶部尚書頭疼。
“問問。”姚崇決定找畢構商量,把錢給李易。
沒用多久,畢構拿著報紙過來。
他看了三個人一眼,先開口:“如今是兩張紙,往後會有三張紙、四張紙,廣告能打得更多了。”
自從當了戶部尚書,他已經變成滿腦子裡飄錢的狀態。
他在算李家莊子的報紙發展,同張說一樣,他察覺到報紙開始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