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縣距離李家莊子不算很遠,七十多里地。
需要過一條河,漕水。
七十多里地,羽林飛騎不穿輕甲,也不背太多負重,不攜帶弩和弓及箭支的情況下,屬於正常行軍。
他們三個人輪流扛一把鐵鍬或鎬頭,其他的東西在車上裝著。
車上還裝了帳篷和馬吃的糧草。
往日裡羽林飛騎每旬會進行全負重二十公里越野,李易提供的公里記數方法。
現在距離遠了,負重少了。
李易沒追求速度,晚上的大雨中,軍士們跑起來顯得到挺精神。
“千萬不要發水,羽林飛騎跑過去,就當是訓練了,不要衝了房子、衝了人。”
李易在車上坐著,嘴上不停地嘟囔。
他帶人過去不想救災,最好是到地方發現沒什麼大問題,然後幫著修修房子。
李易拿出來一大堆的充電式手電筒,給隊伍使用。
羽林飛騎跑的速度確實不快,李易感覺一千米能在五分鐘開外。
保持這個速度也行,哪怕是六分鐘一千米,一小時跑十公里。
三個多小時就到地方了,大唐此是的一里沒有五百米。
大雨中羽林飛騎如果連三個小時急行軍都完不成,那就廢了。
李易覺得自己下去跑也行,但他不下去。
他準備救人,溺水的人是其次,主要是在水中有劃傷的人,傷口感染才麻煩。
隊伍跑步前進的時候也不說話,就是聽腳步聲,遠了聽是轟轟的,近了聽是PIAPIA的。
“不要著急,儲存體力,調整呼吸……”
半個時辰過去,李易在車中晃悠著眯了一會兒,看看錶,用車上的喇叭喊。
隊伍仍舊沒人出聲,腳步聲還是那麼整齊。
不過跑在前面的人來回換,他們屬於領跑,其他的人跟著節奏就好,領跑心理壓力最大。
這在大唐的步兵中就沒有人知道,李易專門傳授給羽林飛騎。
大部隊行軍的時候還好辦一些,小股百十來人的隊伍,領跑不調整,會影響戰鬥力。
一半個時辰過去,隊伍抵達渭南縣的一個村落,村落確實有水,而且有的地方沒過了腳腕。
不過渭河沒有決口,屬於積水。
村子裡的人家門檻低的,現在摸黑找東西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