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中,吐蕃人焦急的等待,等官員們幫忙聯絡上李易。
頭領叫伯訛,他把現在的事情想像成了吐蕃和大唐的一次明爭暗鬥。
他並不知道,大唐根本沒空兒理會他,由李易一個人對付足夠。
大唐重臣在等待雜交糧食,同時應對蝗災,還有抓緊時間製造熱氣球的其他配件。
而李易同樣沒工夫專門針對他,李易要把醫書醫術傳天下。
順便解決大唐的財政收入問題,面對的是大的族群和世家。
他這點小事,李易要是都糾結,那還能幹什麼?
伯訛在等待中,發現太陽移動得也慢,他出來,站在皇城的外面,正對著朱雀大街。
看到有人沿著街邊趕車,車上是成捆的蒿子。
趕車的人從車上抽出一個長竹筒,拔掉塞子,往最裡灌水。
喝完用胳膊一蹭,一臉享受的表情。
還有大人拉著孩子,孩子頭上有個葦子編的斗笠,在那裡開心地笑著,也不知道大人跟孩子說了什麼。
如此和諧的一幕,伯訛看了,沒有絲毫開心的想法。
他把長安的百姓和吐蕃的‘京城’百姓作對比。
吐蕃的政治中心是邏些,也就是李易那時的拉薩。
莫說是大唐的時候,李易那時的西安也比拉薩發展好。
伯訛所看到的長安,去年春夏的時候還有人要飯。
今年街頭看不到要飯的人,全送去悲田坊了。
悲田坊給叫來太醫看病,還給找活兒幹。
“李易,李家莊子,一個莊子帶著整個長安在動,李易應該死掉才對。”
伯訛早分析過,一切的改變全因為投奔親戚過來,結果親戚全死了的少年李易。
伯訛還知道,任憑李易隔段日子拿出來一個利民的東西后,吐蕃和大唐的差距會逐漸變大。
各種農具的圖紙,雖說送回去了,吐蕃那邊會製造出來。
然,吐蕃多少人?多少能耕作的田地?
大唐多少人?多少田地?
大唐的百姓只要多出來一成的畝產,這多出來的糧食用在軍事上。
那麼吐蕃所面臨的軍隊就要增加很多倍。
聽說李易能看天候,去年一整年的時間在為了應對太行山東邊的旱災、蝗災作準備。
在那等情況下,各種好東西都能往外拿。
現在沒有蝗災了,他騰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