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看來,孩子們的勞動是李家莊子幫孩子。
“快看,報紙上寫,李家莊子繼續大量收購蒿子,五斤蒿子可以換一份燻蚊蠅的盤香,一份十個。”
看報紙的人再次發現廣告,上面寫蒿子換蚊香的事情。
“下面還有一條,大量高價收購榆皮,這榆皮有什麼用?”
另一個人展開自己的報紙,找到廣告的位置。
旁邊沒有報紙,等著別人讀出來聽的四十多歲的人開口:“榆皮粉用來製作香,不然就得用蜜,否則香不成形。”
“照此說來,尋常百姓也能用上香了。”
“與寺、廟、觀所用的香不同。”
“沒什麼不同,也就是價錢不同,五斤蒿子能換十盤盤香。”
百姓又一次發現了好東西,第一次聽到什麼燻蚊蠅的香,先去割蒿子換一份試試。
“把我寫的蚊香使用方法印出來,一份裡面放一個。”莊子中李易到印刷工坊,給出一張紙。
紙上寫著不要把蚊香放在腦袋旁邊,家中有嬰兒,最好是傍晚的時候先點燃香在屋子中關閉門窗。
兩刻鐘後進去,開啟門窗,可以把香掐滅。注意蚊香周圍不要有容易起火的東西。
這些文字,一小片紙能印下,李易很怕有人被燻出病。
盤香中只有蒿子份和榆樹皮粉,看上去天然,但只要燃燒,就有煙。
誰家有嬰兒,給燻出問題,李易覺得這個……
到中午的時候,有商人跑過來,叫楊辛,專門從外地運輸榆皮粉到長安賣的商人。
他正準備與其他制香的鋪子和寺廟觀等地聯絡,商量出一個價錢,在碼頭等待的時候,拿到一份報紙。
見上面說李家莊子高價收,正橋是灞水碼頭,便跑過來詢問。
宋德都沒去,派了一個小管事到灞橋的另一邊與商人商談。
雙方商議好價錢,比賣給寺廟等地方少半成,便宜,根本就不是什麼高價。
不過卻一次把一萬斤的榆皮粉全收了,如此楊辛節省大量時間。
他能在長安購買貨物後裝船回去,搶出時間,多運一次榆皮粉來賣。
榆皮粉就是榆樹的皮製作的粉,當黏合劑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