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莊子瞧了也不錯,是不是就把舉辦地……
“明府隨我來。”李易觀察裴耀卿的臉色,見其動心,邀請去看看場地。
二人行走,李易稍退半步,介紹:“莊子專有一地,供學子以詩會友,前次柳綠花開,千多人各守一處,曲水流觴。”
“嗯?”裴耀卿感興趣了:“李東主這廂可流觴曲水?”
“閒時修出,以供賞心。”李易答。
“聽聞三字經出自你筆下?”裴耀卿似隨意般說道。
“稚兒勤學育,不如添一趣。朗朗三字經,自有風流聚。”李易笑著說。
裴耀卿心情好了,感覺跟李易說話是文人之間的事情。
認同感十足。
二人聊著一路前行。
裴耀卿看莊子情形,凡所見之人,皆笑容在臉,凡所遇工地,盡人聲鼎沸。
他心中受到觸動了,好一片繁華向榮之莊。
即便天上仍舊小雪飄飄,也掩不住這欣欣之意。
他想著,兩個人已到了李易專門建的場所。
“明府且看,因用地狹小,不得不費些心思。
這路,百轉千迴繞成腸;這樹,疏密相輔透細陽;這水,蜿蜒潺動清如鏡;這山,嶙峋更增傲骨剛。
一步一景橋連畔,一花一草亭接廊。一人一樽可向月,一眾一合應流觴。”
李易給裴耀卿講解設計的目的和技巧,蘇州園林嘛!
裴耀卿站在外面還沒進去呢,聽李易說,心就先飛了。
美,好景、好地、好文采。
這等模樣的李東主,怎會僱人不給錢?
當然,自己所來的目的並不是螃蟹和僱人,待一會兒再說,先進去看看。
李易跟裴耀卿進去,便開始旁徵博引、借古喻今,很努力地展現才華。
他就是要給裴耀卿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裴耀卿在雪天裡汗是不停地冒,他只要說個典故,李易保證能接上。
而李易有時說個事情,他就只能笑著聽。
裴耀卿被嚇到了,自己可是考科舉考得童子試,中舉的時候不到十歲。
二十歲就在秘書省當正字、在相王府當典籤。
論才學,自己不服誰的,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少年?究竟還有什麼是你沒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