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聽十聲響動,一文錢摔沒,怎還會利民。”李成器負責捧哏。
“宋德。”李易喊管事。
“東主。”惦記著十頭新牛的管事心裡正美著呢。
“明日招工,莊子提供紙炮和紙,叫城中人和泥做摔炮,五十個給一文工錢。”
李易對宋德吩咐。
“知道了東主。”宋德答。
轉過頭,李易對老頭說:“這便是利民。”
“僱人給錢?”老頭一時間轉不過彎來。
在他看來,利民是指漚肥、育種、育苗、插秧、收割、脫粒、去殼,這等一條龍的服務。
怎變成了招工?招工算利民?
“易弟好法子,無法做其他力氣活的人,尤其是婦人,可在家中做,得工錢。”
李成器現在思維模式變了,僱人幹活叫提供就業崗位,工作的人多了,賺錢多,才有好日子。
“為何不叫你莊上的人做?”女子對次表示不解。
“和泥、制泥塊、打糨糊、製作,一番操作下來,一個時辰能做五百個算多的。
照五十個一文錢,可得錢十文,再扣了糨糊的錢,也就八文多一點。
一天十二個時辰,最多五個時辰來做,少的四個時辰,還有家務要管。
合一日三十多文,我莊子上的莊戶可不是這個價錢。”
李易給出理由,莊子的莊戶幹一天活就三十多文?還是幹這種沒有技術難度的活。
“我易弟的莊戶如今識字不少,又會簡單算學,懂分工合作,對工事安全操作最為重視。”
李成器在旁幫腔,莊子上的莊戶幹同樣的活計,比別人快多了。
需要的人手越多的工作,莊子上的人效率越高,他們配合默契。
一個新的工作給出來,莊戶自己去看操作說明,再相互討論一下,立即分工配合,還能在工作中改進。
李旦聽懂了,卻有些不服氣:“你莊子上的人比別人強?”
“自然,若叫莊戶製作,初時他們或許和其他人一樣,一個時辰製作五百個。
待過幾日,他們會自己琢磨出來更快的方法,一個時辰做一千個不難,甚至更快。”
李易有一丟丟驕傲,莊戶們善於思考,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
李成器再次開口:“這便是優秀團隊。如軍隊,都是兩個眼睛一張嘴的人,羽林飛騎就是比千牛衛厲害。”
“賣多少錢一個?”女子好奇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