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孫策一行人,才敢放慢速度,不至於被對方給追上。
況且,孫策手下的這些人,可是有著馬鐙,騎馬的時候,下身並不需要太過於用力。
可以藉助馬鐙的力量,這樣體力的消耗就可以大大的減少。
而與此同時,那些追擊的人馬,卻要依靠自身的力氣,保持在戰馬上的穩定。
體力的消耗,自然不是一個量級。
僅僅奔襲這麼一會,這些鮮卑人就開始出現大量的體力消耗了。
而孫策顯然知道自己這邊,和這些鮮卑人的優劣,帶著這些鮮卑人在這草原上,逛了一大圈,這才開始前往預定好的伏擊地點。
雖說這個時代,馬鐙這個玩意,已經被劉爭弄出來好些年了。
只不過,前面幾年的時間,劉爭一直隱藏的很好,這些漢人,都不一定知道劉爭手下的騎兵擁有馬鐙這個東西。
這些鮮卑人在前面幾年的時間裡,就更加不清楚了。
後來,雖然有了趙雲的發現,將馬鐙這個東西公之於眾,讓劉備手下的騎兵也逐漸開始推廣馬鐙了。
但是也僅僅是在漢人之間流傳。
前兩年的時間裡,馬鐙流傳到了北方,被袁熙的人馬知道了,北方的人也開始慢慢普及馬鐙。
可也僅限於小部分漢人,以及一些烏丸人所知道。
在漢人眼裡,馬鐙是對付這些遊牧民族的利器,自然不可能讓這些遊牧民族的人知道。
袁熙雖然要藉助他們的力量,可同樣的對於他們這些遊牧民族也是防備的很。
沒有告訴烏丸人和鮮卑人關於馬鐙的事情。
儘管後來鮮卑人和烏丸人知道了馬鐙,可他們手下沒有合適的鐵匠和足夠的生鐵。
他們也根本無法大量鍛造,只能夠在戰場上擊殺對手,進行劫掠搶奪。
所以,就算是如今這個時代,鮮卑人的後方大營裡,也根本是沒有馬鐙的。
沒有馬鐙,這些鮮卑人就吃虧。
在戰馬上,就算是面對孫策這些不太擅長騎馬的武將,也討不到什麼好處。
孫策帶著他們兜了一圈,高速跑了小半個時辰之後,就連他們坐下的戰馬就已經有一些疲憊了。
孫策這才帶著這些鮮卑人,殺到了預定好的埋伏地點。
這裡是一片林地。
樹木不高,不過能夠在附近找到一片林地,也算是不容易了。
正是有了這樣一片林地,才能夠才周瑜帶著他們剩下的兩千人,埋伏在這裡,等著敵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