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意識到了小皇帝的怒氣,不敢停頓,馬上繼續說。
“陛下,我三弟之所以這一次會戰敗,主要也是因為,那劉爭動用了豫州的兵馬。”
“劉爭在冀州佈置了近10萬大軍,又有豫州的兵馬相助,前後夾擊,而我三弟張飛在豫州僅有6萬人馬駐守,就算有馬超趙雲,兩位將軍的騎兵相助,兵力比之那劉爭還是要差上一截。”
“想要擊敗那劉爭確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況且我聽說他們只是在冀州戰場上戰敗也就是沒有功勞而已,眼中戰場上的局勢還未明瞭,暫時不好多言。”
這個訊息其實劉備早些時候就已經得知了,之所以一直沒有說出來,正是因為他擔心在朝堂上討論這件事情會影響朝堂上這些文武百官的情緒。
特別是有許多政見和劉備不同的官員,會在這個時候彈劾他。
彈劾自己不要緊,可現在整個大漢已經江河日下,劉備想不出他下臺之後還有誰能夠接替現在這個爛攤子。
就算有人劉備也絕對不相信這個人比他還更加想要大漢強盛起來。
所以劉備不願意下臺,只能將一些不太好的訊息壓在自己心裡,將捷報告訴小皇帝。
這件事情本來他也不打算跟小皇帝說。
可奈何種輯在這朝堂上直接說了出來,他也不好迴避,只能硬著頭皮和小皇帝說了。
小皇帝對於劉備其實還是有幾分防備的。
因為小皇帝從小的遭遇,就讓他對別人不太信任。
特別是對那些外戚,好在劉備乃是漢室宗親,小皇帝對劉備的防備還沒有那麼深刻。
可經歷過這件事情之後,小皇帝的心中已經對劉備有了更深的防備。
同時小皇帝的內心也越發的想要掌管兵權,親自過問一些戰場上的事情。
劉備的一番解釋雖然沒有為張飛趙雲等人洗脫罪名。
不過也讓他們這一次戰敗的罪責減小了許多。
畢竟他們主力進攻冀州,沒有打下冀州任何地盤頂多也就是沒有功勞。
倒也算不上有什麼罪過。
畢竟雙方兵馬的差距擺在這裡。
劉爭的實力在場的這些文臣武將們也都清楚。
沒有人敢親自站出來說自己統兵一定能夠勝過劉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