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劉爭麾下的軍隊,基本上已經成型,以萬人為一個單位,組建一營兵馬,同時,根據主將的不同,麾下的兵馬,側重點也不一樣。
比如第一營的徐晃軍團,雖然這些軍團裡面的兵種分別,都是按照劉爭最開始準備的十人小隊,兩個騎兵,兩個射手,兩個刀盾手,兩個長槍兵,一個醫療兵,一個斥候這樣的隊形分配的。
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比如馬匹的缺少,射手的短缺,劉爭麾下的這些軍團就會逐漸往一個側重點偏移。
比如徐晃擅長騎戰,麾下的萬人兵團裡,大部分都是騎兵,劉爭最開始收集的三千戰馬,其中有一千多都在徐晃的麾下,包括後來他從遼東屬國裡購置回來的戰馬,也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徐晃的手中。
徐晃的軍隊裡,騎兵為主,其他兵種的人馬雖然也有,但是更少一些。
再比如,黃忠手下,也有一些騎兵,但是多是充當斥候的位置,兩個騎兵的角色,被掉換成為了射手。
也就是說,黃忠手下的兵馬,側重的是射擊,遠端射手居多。
而甘寧手下的將士,則多為步兵,並且兼顧水戰能力。而周倉手下的將士,多為刀盾手,防守能力驚人。
只有文聘的軍隊之中,比較雜,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偏重型別。除了這些兵種的偏重,劉爭也給他們各個兵馬安排了副將。
徐晃是第一軍團的主將,而副將則是裴元紹,黃忠是第二軍團的主將,而副將則是正在成長的太史慈。
甘寧是第三軍團的主將,副將則是他的好友蘇飛,而第四軍團的周倉,副將就是周朝。
文聘的軍團裡,雖然還沒有副將,可劉爭其實早就已經想到了人選,只是還沒有讓他出來而已。
就是正在學堂裡,學習的孫策,等個兩年,孫策從學堂裡畢業之後,劉爭就會把他丟去文聘的軍團裡,讓他跟隨文聘一起成長。
之所以劉爭設立副將這個概念,也是因為,劉爭經常會讓這些軍團的主將隨他去參與一些其他的戰事,而有時候並不調動這些軍團的兵馬,那個時候就需要有副將們出來管理軍團了。
箭術比賽結束的兩個月,劉爭的交州一直都沒有什麼太多的事情。
187年4月。
過去兩個月的時間,劉爭這邊除了按照吩咐,繼續訓練兵馬之外,倒是沒有展開任何對外的戰爭,這兩個月的時間變化,唯一不同的就是,劉爭手下的商船,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又去了兩趟遼東。
不但幫助劉爭從交州販賣了許多的糧草到遼東去,同時還從遼東帶回來兩千多匹戰馬。
當然,這兩次去遼東,劉爭並沒有讓他們直接去找蘇僕延,而是開括了更多的市場,和其他的小部落進行通商。
劉爭也沒有再用交州商船的名義,而是讓糜家的人,利用徐州糜家的聲望,去遼東做的交易。
畢竟這種純商人的貿易,才能夠不引起遼東烏丸人的懷疑,做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