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南北朝。
到了隋唐,良賤戶籍制度出現了大鬆動,朝廷不再管制住所,而且賤籍可以花錢升入良籍,但也相應地要承擔交稅義務。
像商人、醫生這些富裕的人家都轉為良家,只有沒錢的階層還留著賤籍。
但這時醫生的地位遠沒有明清高,朝廷規定醫術出身者,官不得過五品。
醫術真正高明的還是那些道士和世代行醫的醫工世家。
這些醫工沒有德行,跟商人一樣逐利,士大夫是看不起他們的。
但士人又喜歡鑽研醫術,卻沒有正經傳授,水平都是半吊子。
劉禹錫研究了一輩子醫術,連號脈都不會!
被後世吹捧為醫學家的王燾,只會灸法,不會針法,《外臺秘要》是東平西湊的抄襲之作,為時人所詬病。
所以《禮記》中有“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醫工世家的技藝是不外傳的,其子弟若有大名會被禮部禮聘入朝為官。
學醫有大利,有很多良家子也喜歡醫術,就向道士、和尚拜師學藝,然後去應募翰林,如果能被選中,就成了醫待詔。
“臣李玄伯、韓宗卲參見陛下!”
醫待詔李玄伯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帶著個三十幾歲的青年,兩人進來行禮參拜。
皇帝說道:“你們看看這碗中的藥渣,其中可有煉丹之物?”
李玄伯和韓宗卲仔細檢視,小聲議論了兩句,便回報道:“確有金汞之物殘餘。”
“下去吧。”
“謝陛下,臣等告退。”
兩人退了出去。
那邊侍衛將醫官押進來。
“張玄子拜見陛下!”醫官跪倒在地,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他是醫學生出身,負責給宮人看病,從屬於殿中省尚藥局,職位是正九品下的醫佐。
皇帝睇了他一眼,喝道:“你開的是什麼藥?!”
張玄子看到地上那碗藥渣,渾身發抖,說道:“不關臣的事,這不是我開的藥!自從先帝去世,禁中很多人都知道這丹藥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