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神機道士在大唐> 第二卷 北地驚龍 第十四章 蓬萊遺秘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北地驚龍 第十四章 蓬萊遺秘聞 (2 / 5)

呂煜道:“不錯,楊太真後來又在夷洲開山立派,時常返回內陸收取門人子弟,建立了東海蓬萊派,被尊為開派祖師,說起來我蓬萊派與青城派系出同源,一直親如一家。”

他又喝了一大口酒才繼續說道:

“楊祖師墓前還有一塊石碑,在上面留有蓬萊派的道統,一直無人能夠參悟,師祖一時好奇心起,研究了三個月,終於勘破其中關隘。

“那些蓬萊弟子是守墓人的後裔,其實並沒有得到真傳,頓時心悅誠服,將師祖尊為掌門,才有瞭如今的東海蓬萊派。”

“仙山?仙山!”王都都見還沒講到她最關心的有點著急。

呂煜一笑,圓臉女孩又躲到師父後面。

“師祖參悟出石碑上的文字,發現其實只是上篇,講的是修仙的道理,用詞古奧讓人難以索解,這也是歷代蓬萊弟子無法參透的原因。

“他根據文中暗藏的線索,出航多日在東方深海發現一處水下陵墓,於入口附近找到楊祖師埋的玉匣,得到道法的全篇,上面還有一段上古秘聞。

“這道書中稱這座水下陵墓就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山,因大地變動沉入海底。

“師祖自從得到楊太真祖師遺刻和玉盒道書,功力更上一層樓,將西山、青城、蓬萊道法融合,自此才被尊為天下道法第一。如今我蓬萊有道士三百餘人,可以說是鼎盛一時。”

在中古時代,一般道人能有幾十個追隨者就很了不起。

三百道眾確實驚人,這意味著需要有四五千人供養他們。(古代糧食產量低,一般十到十五人能養一個脫產者,這隻能解決溫飽,而道士生活水平越高需要的部曲越多。)

而且獲得道士的身份也是個難題,蓬萊有這麼多道士,也就是說福建一帶甚至浙江南部都在其勢力範圍,他們一定是將自己的弟子掛名到那裡的道觀。

按照偏遠地區一個道觀七名在籍道士來算,就至少需要四十多所,如果一部分道觀只掛名兩三人,估計會牽涉到上百所,這需要極其龐大的人脈和關係網。

雲玄素一聽就知道其中關竅,道士其實就是李唐王室控制天下萬民思想的工具,也算是一種官吏,與官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蓬萊派能發展到如此龐大,背後沒人支援是無法想象的。

於是她問道:“不知貴派與朝中哪位貴人有干係?”

呂煜道:“師祖是扶教前教主,當年收郭仲文師伯的時候,就與太皇太后訂約,將福建一帶劃給我派。大中皇帝繼位後,也派御使來澎湖更立新約,只說一切如舊。福建地處偏僻,很難和朝中權貴搭上線,如今只有飛龍使楊欽義與我派友善。他的妻子林氏出自閩南八姓之一,林家有不少子弟入我蓬萊門下,師祖透過這層關係送厚禮給他,於是便答應在朝中照拂一二。”

王都都問道:“呂師叔,蓬萊派就不怕這些宦官收了錢財不辦事?”

“宦官雖然愛財,但還是比較講信用的,這方面比文臣要強不少……”

呂煜說到這裡,突然想起自己的舅舅李遠也是文臣,便哈哈笑道:“我是說那些厚顏無恥之人,象舅父那樣不同俗流的高士自然不在其中,否則也不會升官這麼慢了。”

李遠不知什麼時候醒了,說道:“如今廟堂之上多是欺世盜名之徒,口蜜腹劍嫉賢妒能,象杜樊川(杜牧)那樣的‘當代良、平’(張良、陳平)都不得進用,何況於我乎?”

杜牧擅長兵法,在士大夫中有“小子房”之稱,數次獻策,卻一直沒機會掌兵出征。

《三國演義》之前,諸葛亮還不是智慧的代名詞,說到智者必然先提張良、陳平。

李遠說完這句,翻了個身又睡著了。

郭弘等人哈哈大笑。

這位刺史還真是有趣。

聽到有人說自己就會醒?

眾人聊到日影西斜,又用了晚飯,到掌燈時分才興盡散去。

郭弘跟到呂煜房中,問道:“師兄所說的秘聞是什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