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佑哈哈笑道:“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他接著又說:“你的心就是你的佛。如果向外求得一知半解,當作禪道,卻不相干。而且還汙染了你的心田,所以說向外求道,是背道而馳。”
裴㢶喃喃自語道:“不假外求,唯心是道?”
靈佑笑道:“孺子可教,今日便剃度,傳你衣缽!”
說著他站起身來,從弟子手中取過剪子,將裴㢶披散的黑髮剪去,旁邊有剃頭的僧人過來,將剩下的短髮剃光。
元朝以前的和尚是不燒戒疤的。
慧寂將一套僧衣和齋缽捧上來,靈佑接過去,鄭重地遞到裴㢶手中。
當年禪宗初祖達摩傳衣缽、法器給神光大師,併為他取法名“慧可”,慧可遂成為禪宗二祖。
禪宗初祖至五祖師徒間傳授道法,將衣缽作為信物,這就是“衣缽相傳”的來歷。
裴㢶今日不僅是剃度,而且還拜靈佑為師,可以得到衣缽,一般僧眾如果沒有得到靈佑的認可,即使剃度也不能得衣缽。
當然這跟裴㢶代替皇子出家也有很大關係,如果這麼算起來靈佑也是親王的師傅了。
靈佑老和尚坐了回去,對跪在面前捧著衣缽的裴㢶說道:“汝已受戒,為師賜你法名。”
裴㢶道:“師父請賜名!”
“就叫法海!”
郭弘在下面聽了,一陣錯愕,難道是金山寺那個法海?白素貞何在?
裴㢶,現在改稱為法海和尚,五體投地說道:“謝師父!”
這時值守僧人捧過來兩隻檀香盒,正是供奉在佛堂中裝著御寶的那對盒子。
慧寂、洪諲分別接過,然後走到靈佑兩側。
靈佑說道:“今日便將御賜之寶給你,一件是玄奘法師西去所用的缽盂,一件事你代為受度的鄆王玉佩。你且收好了。”
法海將手中衣缽遞給一位值守僧人,然後一一接過檀香盒放著面前地上,他仍然跪著,開啟一隻盒子,看到裡面的缽盂便雙手合十虔心敬拜。
接著合上蓋子,又開啟另一隻盒子,目光不由得微微一縮。
靈佑道:“這塊玉佩自有因果,是你和鄆王的因果,也是和另外一人的因果,你明白了嗎?”
法海愣了一下,隨即將玉佩收入袖子中,說道:“徒兒明白了。”
他出自名門又做過翰林,從長安來的路上曾經仔細看過鄆王的玉佩,自然不會認錯,收到袖子裡的確定是隻贗品。
不過法海並沒有說什麼,他知道師父這麼做必有緣由,回頭等儀式結束便能知曉。
溈山法會到這裡正式結束,雲玄素坐在原地沒有動,若有所思。
禪學深受士大夫喜愛,她今日聽了靈佑講法,也覺得有幾分道理,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
那些來觀禮的佛門大德紛紛率弟子告辭離去,場面有些雜亂。
靈佑忙著送人,還暫時無暇脫身。
王都都在旁邊搖晃著師父的手,雲玄素從遐想中回過神來,問道:“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