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之所以我們給燕雀定如此低的價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要在130nm晶片上實現全國產化。
至少要有一到兩條全國產的生產線能夠跑起來。”周新說。
到燕雀和鴻鵠髮布的時候已經是2005年了,離2008年沒有多少時間了。
而且從各方面訊息周新能夠意識到,枷鎖正在收緊。
最近半年,新芯招博士特別好招,之前他們想招國外留學的華人半導體相關博士是非常難招的。
這幫博士即便來新芯,也是想著先在國外晶片大廠積累經驗之後再到新芯來,幾乎沒有誰一畢業就想著回來。
但是最近半年,新芯從歐洲還有阿美利肯的高校招了非常多相關領域的博士,根本原因就在於外部半導體相關的企業正在逐漸收緊給留學生的offer數量。
尤其在光刻機領域,新芯最近招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積體電路方向的一名博士,他在面試過荷蘭一家光刻機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之後,自認為表現很好。
結果卻仍然是拒絕,他後來不服氣透過導師關係找面試官私下聊才知道,這家企業背後股東是臺積電,臺積電明確讓他們不能招華人留學生。
這個資訊也是新芯在搞新員工培訓的時候,該員工和關建英透露的,然後傳到周新耳朵裡。
類似的事件不在少數。
雖然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逐漸興起,以及藍芽晶片在全球範圍內的熱賣,新芯成為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
但是新芯的影響力和優勢是在移動晶片設計領域,對於光刻機,新芯並沒有優勢。
以那位博士的背景,無論是留在歐洲還是去矽谷都要比來新芯更好,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來了新芯。
過去半年,有類似背景來新芯的博士不在少數。
像荷蘭那家公司拒絕華人留學生,說是背後股東臺積電的意思,周新並不知道是臺積電背後阿美利肯資本的意思,還是張忠謀的意思。
新芯的快速崛起,整合華國晶片製造資源,在獅城大肆投產,讓臺積電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
新芯和其他競爭對手不同,他更加類似三星,一個三星已經讓臺積電感受到了壓力,現在眼睜睜看著又來了一個三星。
甚至是在消費電子領域潛力更大的三星。
如果是張忠謀個人的想法,想在晶片領域採取這種方式遏制新芯的發展,那周新覺得還好。
說白了他覺得華人留學生在海外工作,遲早都會回國,回國大機率是為新芯效力,所以想從源頭上減少新芯的人才水平。
如果是阿美利肯資本授意的話,周新認為這是前置訊號了,未來阿美利肯在晶片領域採取措施的時間點可能會提前。
所以燕雀這款晶片哪怕不賺錢,也要把量跑起來,要給國產生產線時間。
&nate60是國產沒問題,但是裡面的裝置依然是用的ASML,包括上下游原材料,國產無法做到取代的有很多。
&n技術要求沒有那麼高,很多原材料國內是能提供,無非精度差點,製造出來的良品率低,這些都是在初期需要承擔的成本。
如果沒有企業來承擔這塊成本,那華國半導體上下游的企業永遠都不會有真正介入到生產流程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