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周先生您也提到了Mphone,我想請問,您認為Mphone在華國市場能獲得成功嗎?
順勢我也有另外一個疑問,就是海外的硬體公司在華國一般都能獲得成功,但是軟體公司很難獲得成功,像戴爾、惠普、索尼、三星這些海外的硬體公司在國內很受歡迎。
反而像eBay、雅虎、亞馬遜、百度、quora這些國外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國內並沒有受到額外的優待,這點你怎麼看?”
“你剛剛提了兩個問題,先回答第一個,Mphone能否獲得成功我持保留意見,因為Mphone的售價太貴了,這個定價要比一般的手機高大概百分之四十。
這個價格是否能夠獲得華國消費者的認可,我心裡是沒有底的。
雖然我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手機,但是華國消費者是否願意為一款手機承擔如此高昂的溢價,我不確定。
只能說希望節目播出後,觀眾們會看在我的面子上給予Mphone一點支援。
第二個問題,剛剛你說的那些硬體公司我喜歡統一把他們稱為消費電子公司,做面向消費者業務的電子領域公司。
因為他們有技術上的優勢,有品牌認可度,所以能在華國市場大獲成功,就好比賓士寶馬在國內受到認可一樣,在當下來看,他們的產品質量確實要優於國產品牌。
這種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能夠擴張到他們每一款產品上,即便是價效比不那麼高的產品,消費者也會願意為他的品牌溢價買單。
而網際網路就不存在這種優勢,因為網際網路技術是開源的,根本還是看產品好不好用,你說技術上能有什麼優勢?百度的搜尋引擎技術更好,它能比搜狐搜尋快0.1秒嗎?搜尋結果更精確,對使用者來說他們有感知嗎?
而且專注於英語搜尋的百度,真的能比專注於中文搜尋的搜狐更加精確嗎?
加上海外的網際網路公司並沒有在國內打廣告,做品牌塑造工作,海外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沒有品牌優勢,二沒有技術優勢,而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更瞭解華國使用者,更加貼近華國使用者,能和國外的網際網路公司打個平手,甚至略佔上風再正常不過了。”
主持人先是奉承了兩句:“希望看到我們節目的觀眾,在條件允許的範圍下支援一下Mphone,我之前看過,光是外觀就很讓我心動了,周先生,要是Mphone找電視購物節目的主持人可以來找我。
剛剛周先生講到華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更加了解華國使用者,其實大家都知道,周先生最著名的身份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網際網路創業者,您在矽谷獲得了外界難以想象的成功。
而你名下的投資公司在華國也大肆投資網際網路公司,好像參與了2000年之後華國所有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的風險投資。可以說您在華國,在中關村同樣獲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
你是如何做到,既能瞭解阿美利肯人對於網際網路的需求,又能瞭解華國人的需求呢?”
說一下週末一直在加班,我週末連著兩天加班了,昨天是真寫不動了,本來我昨天想著寫8k然後立個flag的,結果早上剛坐在電腦前就被拉去加班了。
本來烏鴉是想著這個月工作日每天6k,週末每天8k的,不立flag,把這個當成目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