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第二百零五章 電源管理晶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五章 電源管理晶片 (3 / 3)

即便這樣,我們也沒有把華虹NEC的控制權交給NEC方面。”

胡正明打斷:“蔣總,我們可以說得直白一些,我去華虹NEC訪問過,我也和島倉啟一聊過。

在華虹NEC,中層幾乎都是NEC從東京空降過來的,雖然董事長是華虹委派的,但是說白了只是起一個蓋章簽字的作用。

島倉啟一就是華虹NEC的實際管理者,包括未來華虹NEC的業務方向:加強與中國LSI設計公司的合作、生產面向中國市場的LSI,使用者不限於中國的半導體代工業務,接受NEC的生產委託等等。

華虹其實並沒有去幹涉這些。

新芯科技要達到的目的和NEC差不多,而且和NEC相比,新芯科技無論是資金方面還是在市場層面,我們都有更加雄厚的實力。”

主要還是胡正明不耐煩了,說白了新芯科技開出的條件非常優越了,華虹今年的前八個月虧損了7億元,他們在顛覆時期一年也才賺了10億多,刨去8億元的折舊,盈利在3.5億元。

新芯科技給出的條件是2億美元入股,華虹以自己名下8英寸的生產線為資產注入新的公司,新芯科技願意承諾合資後的晶片代工企業每年銷售收入在20億元以上。

蔣守雷搖頭:“不不不,胡教授,你理解錯了我的意思,我知道新芯開出的條件很優越了。

我想說的是,華虹NEC的控制權在霓虹人手裡,這是因為我們有求於他們,但是即便如此,華虹NEC的控制權也沒有寫進任何的合同裡。

我們和NEC之間保持著一種默契,我們可以和新芯科技同樣保持這種默契。

新成立的華虹新芯,新芯來管理這家企業,管理晶片生產,我們做不到寫進合同裡。”

一條8英寸的生產線,造價在7億美元到8億美元之間,整個華虹目前只有一條8英寸的生產線。

晶片製造就是如此的昂貴,即便周新也吃不消如此龐大的資產投入。

因此他和胡正明商量,能不能採取新的方式,和國企合作。

華國有很多地方都想搞半導體,想復刻矽谷的成功。燕京規劃了300億美元投入的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這裡以首鋼為主要的承建方,首鋼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投入了13.5億美元,建一座8英寸的晶片工廠,包括兩條8英寸,也就是0.25微米的生產線。

當然首鋼後來把該計劃擱置了,然後把錢轉而投向了房地產領域,房地產成為首鋼的主營業務。

不僅後來,現在華虹前8個月的鉅額虧損還是有些嚇到了其他想搞半導體的地方。

全國想搞半導體的地方都想再觀望一下。

但是不妨礙胡正明拿出來作為談判的籌碼:“蔣總,有8英寸生產線的不僅只有華虹,還有其他企業,像首鋼的8英寸生產線也即將上線,我們並不是只有華虹一家可以合作的物件。

包括申海還有中芯國際這樣的民營企業。

我們選擇華虹,是因為我們之前有良好的合作基礎,華虹在晶片製造領域有充足的經驗。

但是不代表華虹是唯一的物件。

我知道你的擔憂,新芯科技也有自己的堅持。”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