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問題還是人才不夠,華國在晶片領域的人才太少了。少數之前有經驗的工程師,大多也是在國企或者研究所工作,和一線生產脫節嚴重。他們其中的部分人學習能力很強,上手速度很快。
能夠上手就開始幹活的工程師幾乎沒有。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和申海市政府方面搞的聯合培養方案已經開始了,但是僅只靠新芯科技兩家企業主導這個計劃是遠遠不夠的,而整個張江園區的其他半導體企業數量還是太少。
一個是數量太少,二來是他們對於讓高校學生們來實習這件事興趣寥寥,他們能夠帶來的實習崗位非常少。”
半導體技術要發展,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這一切的穩固基石。
關建英繼續說:“新芯半導體主要是做晶片設計的,我們能夠開出很高的薪酬,光是A1系列晶片以及給蘋果產出的解碼晶片,這兩款產品,足夠我們以整個申海第一流的薪水僱上千個大學生了。
光靠晶片設計領域的人才是不夠的,晶片上下游是一項龐大的工作。
晶片代工才是關鍵,華虹半導體受限於NEC那邊的桎梏,我們現在在和申海還有燕京那邊談,由華虹半導體和新芯科技合資成立一家新的晶片代工公司,把華虹的一部分產能挪到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來。
華虹和NEC成立的合資公司依然生產儲存晶片,而我們和華虹成立的新公司,則主要做解碼晶片,以及在下一代Mphone上會用到的DSP晶片也會交給這家新公司來造。
這樣的話能夠培養一批晶片代工領域的人才。”
無論是霓虹、高麗還是彎彎,這些地方的半導體崛起都依賴於大量優秀的工程師。
這些工程師並不是頂尖人才,而是在某個水平線上的優秀人才,大量穩定、優秀的人才供應才是東亞在半導體競爭中領先的重要原因。
以彎彎為例,早期彎彎最優秀的學生不會去臺積電,他們會去學金融、醫學或者是計算機。即便進入半導體領域,晶片設計也是比晶片代工更好的去處。
同樣是彎彎晶片領域的知名公司,聯發科的起薪要比臺積電更高,工作環境也更輕鬆,
因為晶片代工是製造業,是不折不扣的工業。
會進能進臺積電的工程師,大多是彎彎地區前百分之五到前千分之一之間的人才,他們不是最頂尖的人才,但是絕對足夠優秀。
因為東亞教育的特色,就是培養這種均質化的優秀人才。
所以晶片代工只在高麗和彎彎地區發展起來,一方面是因為阿美利肯打壓霓虹,另一方面也是這兩個地區才有足夠穩定的人才供應。
不夠平庸還不行,作過晶片代工的就知道,有夢想有才華的人是不會幹那種超累又毫無成就感的螺絲釘工作的。晶片代工行業不是由少數提出方向、有創意的天才所創造,而是大批工程師團隊堆疊出來的結果。
臺積電的研發領導者們幾乎都是從阿美利肯挖來的,比如胡正明、梁孟松、林本堅等等,後來陸續有從基層冒出來的。
研發團隊的領導者只是決定方向,後續的團隊作戰、執行力才是臺積電之所以領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