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一直沒能說服胡正明,關鍵還是在於華國在技術層面沒有太多吸引胡正明的地方。
去華國開學術講座沒問題,從華國招收博士同樣沒問題,但是去華國工作,這就有問題了。
而且周新還希望胡正明去張江常駐,這對胡正明來說就更難接受了。
胡正明指著周新無奈地說道:“現在還和我講起商業保密來了。
我知道你想讓我去張江,幫你把張江那一攤子給弄好,老關一個人在那邊獨木難支,他也許能管好兩家企業,能管好三家,但是半導體企業叢集式發展,他做不到。
其實我也沒幹過這個,為啥你就肯定我一定能幹得來呢?
我說白了大半輩子都在學術界廝混,我自己的企業都管理的很一般。”
胡正明很瞭解周新想要什麼,因為大家談過太多次了。
去華國對於胡正明來說,完全就是一趟冒險。
因為周新想讓他做的事情,是從技術角度找出具備潛力的公司,然後去投資這些公司。
投資之後,還需要從技術角度去扶持這些公司,比如做光刻膠的公司,那麼要幫他們找這個領域的牛人,然後給一個名單和聯絡方式給他們,讓企業去聯絡,必要時候胡正明可能還要親自出馬看能不能把人才招攬過來。
雖然周新和胡正明說的,是他只需要總體上把關,需要做的事情可以找他認為可以的人來做,並不需要他親自來做。
只有技術上的研發,需要胡正明親自來做。
包括企業管理,都可以找專業的管理人來管,胡正明只需要負責決策。
但是這都屬於開荒之後的事情,現在去張江就是開荒,開荒的時候一個人當兩個人用都不夠,一個人得當三個人用。
胡正明一直沒想好,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有沒有必要回華國去拼命。
臺積電的張忠謀也在勸他,勸他去臺積電當技術長。
和新芯科技相比,臺積電要成熟太多,分工已經非常細了,他只需要做好總體技術把關就可以,然後再借助臺積電的資源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胡正明一直搖擺不定。
周新說:“這還不是實在沒辦法嗎?
我身邊稍微有點半導體經驗的人,我都想辦法薅回張江去了。
從結果來看,林叔在新芯光刻機幹得還不錯,關叔對新芯科技的發展也管理的不錯。
包括我之前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經驗,也證明了我看人有一套。
因此我相信我在教授你身上同樣不會看錯。”
想了想599美元的定價,1Ghz的晶片還是不合理。
&n製程在技術上能做到,但是成本會非常高,如果是1Ghz的晶片搭配1GB記憶體,599美元的定價壓根保證不了40%的收益。
所以還是把晶片的執行速度改成了500MHz。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