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對於自己會在第二天上午就受到胡正明的回信有點意外。
要知道二十年之後,胡正明檢視郵件的頻率是每週一次。
“難道說年輕時候的老師,每天都會看一次郵件?”
“看不出來當年的老師這麼刻苦。”
雖然周新之前跟的是胡正明,但是胡正明在那個年齡大多時候都只是給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當然即便如此,胡正明在2016年也就是六十九歲的時候,還在science上發表了引用次數超過一千次的論文。
“胡教授,你好,我是燕大微電子專業的大二學生周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周新。”
跨國電話很貴,周新來了之後也沒有再去開源。
僅僅靠獎學金,還是頗有些捉襟見肘。
“周新,好名字。
我本來還以為是晶片的芯。
我看了你發給我的郵件,我還以為是哪個教授在MOSFET模型上有了新的思路。
你的成果足以發表在IEEE甚至是Science上了。”
二人是用英文對話,即便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新也是用英語說的。
畢竟他之前去伯克利讀博士的時候,專門把這句話翻譯成了英文,在給外國人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說。
周是幾千年前華國的王朝,再補充上這麼一句,瞬間讓沒有什麼歷史的阿美利肯人另眼相看。
這也算是周新在國外快速和外國人熟悉起來的一點小技巧。
聊歷史政治這些,是能夠快速和另外一個陌生男性拉近距離的方式之一。
“是的,我目前是燕京大學微電子專業的大二學生,之所以發這封郵件,是希望來就讀你的博士。
因為我經濟狀況不太好的緣故,還需要你提供全獎或者半獎。”
這個年代全獎和半獎的區別,在於半獎能夠拿到的錢更少,同時半獎需要工作,比如代課、批改作業之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