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上的付費問答如此活躍,微軟的商業投資部門有估算過,Quora絕對實現了盈虧平衡,甚至實現了大幅度盈利。
這麼好的一家企業,為什麼急著想出售?”
事出反常必有妖,比爾蓋茨雖然不知道這句話,但是他懂這個道理。
周新解釋:“Quora是一家好企業,我可以告訴你,實現了盈利,如果你真的想買的話,可以找畢馬威或者德勤來做一次審計。
沒問題之後再付錢。
單純因為我的精力有限,我打算在另外一個領域創業,這個領域需要大筆資金投入,我現在很缺錢。”
比爾蓋茨直接說:“你缺錢可以隨時找任何一個投資人開口。
從矽谷到華爾街,沒有哪個投資人能夠拒絕Newman。
噢,我有無數華爾街的朋友在我耳邊唸叨,能不能介紹Newman給我認識,我們想投資Newman的專案。”
投資界永遠是這樣,追逐成功者,越成功越容易拿到投資。
以周新百戰百勝的戰績,他只要把名頭放出去就夠了,甚至連專案名都不用告訴投資人。
周新聯想起前世苦哈哈拉投資,還專門招了個公共關係專家,說白了就是能喝敢喝會喝,能夠把金主喝的高興。
“我新創業的專案是實體專案。”周新說。
比爾蓋茨提高警惕:“你不會也想做遊戲主機吧?我們又要在遊戲主機的戰場上硬碰硬了?”
背靠拳頭遊戲,比爾蓋茨還真沒有信心和周新在電子遊戲這個賽道上硬碰硬。
微軟的優勢就是錢,窮得只有錢了。
雅虎同樣有錢,涉及具體細分領域的戰陣,錢能起到的效果是很次要的。
周新內心哂笑,看來他和雅虎乾的這幾仗讓比爾蓋茨都心生畏懼。
主要微軟在入口網站領域沒有戰勝雅虎,雅虎在問答社群和遊戲社群又沒幹過他。
“你放心,我短期沒有做遊戲機的打算。
而且我現在開始做遊戲機,至少也得三年後才能拿出成品,你們的專案立項時間比我早多了。
有時間優勢、資金優勢,我沒想過要和微軟在這個領域競爭。
我打算做消費電子,像飛利浦那種業態,手機、電視、電腦之類的。
這很花錢,而且我在這個領域從來沒有證明過自己,不一定會有投資機構願意投錢給我。”
李政道和楊振寧合寫了兩篇論文,總標題是《狀態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第一篇《凝聚理論》署名是楊振寧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氣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楊振寧。
在第一篇論文完成後,按慣例合作者的署名應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應該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但是,楊振寧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他希望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勉強同意。
在第二篇論文署名時,李政道說服楊振寧按國際慣例改了過來。
這裡從百度百科上覆制貼上下來的內容就不放到正文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