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最終當然也沒有選擇賣票,一來自己不怕看,二來自己也不怕有人偷學他的技藝。
畫虎畫皮難畫骨,陳正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精巧的做工,而是能夠賦予物件屬性值。
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東西,是誰也學不去的。
而且造船現場,除了陳正木工坊的廣告牌之外,又多了聚全德酒樓的菜譜招牌。
各種菜品以及價格都羅列在上,旁邊還有負責記錄的,只要有人點餐,便有專人回酒樓下單,然後送到現場。
貼心的服務,讓前來觀看陳正造船的人感到非常的舒心,這裡很快便人員雲集、商旅來往,儼然成了運河旁的旅遊區。
陳正的大船也一天天的完善起來,從最初的龍骨,到船身、甲板,船艙,一艘氣勢恢宏的寶船,在不知不覺中,便矗立在了運河之中。
整條大船長十一丈、寬四丈,採用平底船型,吃水能超過近一丈。
船的外形為小方首,寬平艉,主甲板有一層甲板室形成的舯樓,艉不有三層艉樓,艏部有兩層通透性的艏樓。
若是從底艙開始算起,一直到甲板之上的話,這艘大船共有五層結構。
船首正面有一頭海鯨頭的浮雕,顯得威武非凡,兩舷側前部有靈動的飛魚浮雕或彩繪,後部有珊瑚浮雕彩繪,艉部板上方會有展翅高飛的海鷗。
船身構造過大,對於整船的動力性還是很有影響的。
在汪洋大海中,巨輪可以透過風帆及洋流的動力航行,可是在運河中,借用的力量便明顯小了許多。
在動力上的設計,陳正借鑑了螺旋槳的原理,在兩舷和艉部,設有長櫓。
這種長櫓入水極深,多人搖擺運動,櫓在水下呈半旋式的動作,推進效率大大提高。
就算是無風,甚至是逆風,船也能保持相當的航速。
而且,長櫓在船外的涉水面積小,非常適應在運河這種下狹窄港灣擁擠的河域航行。
這種大型木製作品,陳正不可能一個人完成,總要將一些不重要的、或是不精密的部件讓別人代做,所以各個部件的屬性、品相也不盡相同。
因此,當把這些部件組裝成整艘大船的時候,綜合品相就很難保證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之上了。
品相精緻的海鯨首寶船:如履平地+19,逆流而上+20,引人入勝+18。
做完這艘海鯨首寶船,陳正的木工經驗直接加了五千多,在加上之前的積累,如今陳正的木工等級已經是木匠9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