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給他們的圖紙上,畫著的是一副七檁小式構造圖,大體上由太極、構架、屋頂三部分構成。
站在眾工匠面前,陳正道:“這臺基部分乃是石質,非在下所擅長,需要各位出力氣啦。”
朱崢嶸點點頭,道:“論起石匠的手藝,咱們這裡屬劉彬為能,這事就交給他吧。”
劉彬聽了,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道:“在陳師傅面前,可不敢稱能,也就是出一把子力氣罷了。”
“劉工不用妄自菲薄,這術業有專攻,在石匠這方面,在下肯定不如你,就別再謙虛啦。”陳正笑道。
“就是,讓你做你就做,磨嘰什麼?”朱崢嶸呵斥道。
陳正抬手攔住朱崢嶸,對劉彬笑道:“劉工多找幾個人幫忙,儘快將臺基建起來。”
劉彬答應一聲,找了自己幾個相熟的,開始叮叮噹噹的打造臺基。
“陳師傅,咱們剩下的人,做什麼?”朱崢嶸問道。
陳正想了想,道:“咱們來做小廟的構架,先做簷柱吧,兩排小簷柱,兩排金柱,一共十二根,也不是一件輕鬆的活計呢。”
於是,朱崢嶸按照陳正的安排,命令剩下的工匠,開始打磨簷柱。
而陳正自己則是製作一些聯絡拉結簷柱和金柱的穿插枋以及承接簷檁的抱頭梁。
這些部件體量不大,但是要求精度比較高,畢竟是連線十二根柱子所用,若是誤差太大,那麼各柱之間的間隙便會不一致,建造起來的建築也就不耐用。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陳正的速度來了,儘管他是一個人,但是他的速度,卻比那些一起打磨柱子及建造臺基的工匠快多了。
只見一根根穿插枋和抱頭梁,整整齊齊的碼放在一處,朱崢嶸看了,有些上頭。
他悄悄的走過去,抬起一根穿插枋,仔細的打量,想要看一看,是不是陳正偷工減料,應付了事的。
可是看完一根又看一根之後,朱崢嶸算是服氣了,這些穿插枋,不僅尺寸沒有絲毫差錯,就連毛刺、稜邊都打磨的極為仔細。
陳正是怎麼做到的?
朱崢嶸帶著這個懷疑,走近陳正,想要看一看他是如何做的。
一般的工匠在做活之時,很反感別人靠近,為的就是防止別人來偷學。
陳正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看到朱崢嶸靠近,微微一笑,道:“司丞大人,有何指教?”
“不敢,不敢!”朱崢嶸連忙擺手道,“本官來看一下,陳師傅為何做的如此之快。”
陳正哈哈一笑,道:“在下別的特點不明顯,就是快!”
片刻的安靜之後,陳正覺得有些不對勁,道:“這事啊,還是要講究技巧的。像我,雖然比別人快,但質量也絕對不比別人差。”
“對,陳師傅所言極是。”朱崢嶸附和道。
陳正未免尷尬,繼續說道:“雖然俗話說的好,慢工出細活,可是隻要技術到位,敢下大力,幾次衝擊就好了,不用反反覆覆的來回打磨。”
說著,陳正手裡的刨子沒有閒著,果然吭氣吭氣幾次大力猛刨,一片片厚實的木屑便被刨了下來。
陳正拿起刨好的穿插枋隨便瞅了兩眼,便遞給了朱崢嶸。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