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號每天都會和光合文明通訊,同時也維持著和地球的通訊。
除此之外,每隔三天,方源會有半個小時和楊宇平的閒聊時間。
楊宇平管這半個小時,叫做咖啡時間,會分配出百分之一的算力來負責這半個小時的閒聊,並聲稱這是他生活中最奢侈的事。
百分之一的算力,而且只有半個小時,聽上去怎麼都和奢侈扯不上關係。
但是,如果探究這百分之一的算力總量,就知道這事確實奢侈,非常的奢侈。
“教授,上次聽你說準備修建花園了,開始了嗎?”方源看似隨意的問道。
“當然,進展非常順利,第一個花園裡養的母雞已經可以下蛋。”楊宇平也用很平常的語氣回答。
兩人彷彿是在閒聊。
然而,這裡面卻暗含玄機。
事實上,話中的花園,指的就是人類第二家園裡的類地行星。
母雞已經可以下蛋,意思是強核力機器人已經修建好了製造更多強核力機器人的工廠。
等強核力機器人的數量慢慢增加之後,就可以開始其他建造,開發行星,使之變成人類的第二家園。
這項強核力機器人自動化殖民計劃,就是人類第二家園計劃的升級版本,而且只有方源和老教授知道。
兩人這樣閒聊,主要是為了保密考慮,雖然通訊訊號已經做了加密處理,但科技沒辦法跟高等文明相比,還是存在被監聽的風險。
所以即便是安全的情況下,兩人說話也用高等文明聽不懂的方式進行交流。
這項強核力機器人自動化殖民計劃,並沒有固定的數量。
按照楊宇平和方源討論的結論,會不斷的派出自動化殖民船,不斷的開發行星。
為49年後,地球的毀滅做好充足的準備。
按照兩人討論的想法,先在銀河系的多個星域中開發類地行星。
等開發得差不多了,再根據銀河系的局勢,從中選擇遷移人類的行星。
因此,楊宇平現在控制著四艘自動化殖民船,尋找並開發四顆類地行星,而且自動化殖民船的數量還會不斷的增加。
為了讓這些類地行星處在絕對的隱身狀態,這些由強核力機器人組成的自動化殖民船,在離開地球之後,會斷絕一切通訊。
這些自動化殖民船隻會在一個固定週期結束後,向地球傳送一段訊號。
而且楊宇平不會回應這段訊號,只是依靠這段訊號,確定行星開發進度。
方源聽到已經有一顆類地行星開始開發,內心是有些激動的。
這就意味著,人類已經有了退路,即便地球毀滅,人類還有另外一顆可以生存的行星。
不至於在宇宙中流浪。
在碳基聯盟記錄的宇宙歷史裡,像這種母星毀滅,在宇宙中流浪的文明,大部分都是一直流浪到滅亡。
堵上全部的運氣,希望在流浪中找到合適生存的星球,這種方式成功的機率本來就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