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勒塞文明開炮之後,有8個小時的反應時間。
只要在這8個小時裡,將終極殲星炮移動出伽馬炮炮擊軌道範圍,就可以避開炮擊。
而對人類文明來說,移動終極殲星炮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因此,人類遠征艦隊隨艦參謀組,經過簡單的討論之後,就定下了躲避炮擊的辦法。
“移動終極殲星炮容易,但是第12行星怎麼辦?”又有人提出問題。
現在碳基聯盟三支艦隊,需要背靠第12行星作戰,否則難以進行長期作戰。
機械帝國已經在第12行星上修建了一座要塞,並且展開運輸艦,拼裝成了一座簡單船塢,用於後勤支援。
按照計劃,碳基聯盟三支艦隊,都需要以第12行星作為星際據點,展開長期作戰。
因此,一旦第12行星被摧毀,會帶來很多麻煩。
“可以考慮行星發動機,讓第12行星加速,或者減速,避開恆星環殲星武器的炮擊。”一名機械帝國艦隊高層提出一個可行性方案。
如果只考慮可行性的話,這個方案確實是可以的。
行星發動機並不是很稀奇的東西。
絕大部分的高等文明,在發展到恆星文明之後,都會嘗試對母星所在的恆星系進行改造。
這種改造就包括調整行星軌道,從而改變行星的氣候,增加宜居行星。
而且,機械帝國更擅長運用機械來解決問題,所以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行星發動機。
“這個方案倒是可行,但是要在8個小時內安裝完行星發動機,並且啟動發動機,將行星推離炮擊軌道,工程壓力很大……”
楚行雲和身旁幾名軍事參謀討論過後,並不贊成這個方案:
“更重要的是,艦隊中攜帶的備用發動機,數量不足以推動行星,需要從戰艦上拆卸,如果帕勒塞文明在這個時候發動突襲,非常危險。
“不僅如此,即便這個方案成功了,那麼安裝在行星上的發動機,是否要拆卸下來,如果不拆卸下來,戰艦的發動機怎麼解決?”
三方軍事參謀討論許久之後,方源出聲說道:“可以了,不許討論方案了,只要確定是加速行星,還是減速行星更好就可以了。”
片刻後,郎小年出聲說道:“如果未來我們的作戰思路是進攻,那麼應該給第12行星減速。
“行星公轉速度降低之後,公轉軌道會縮小,更靠近恆星環。
“如果給行星加速,那麼行星會往恆星系外飛去,需要逃逸的時候,才做加速選擇。”
方源頷首認同郎小年的觀點,其他文明高層也沒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