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動作,躲不開覆蓋式炮擊,但是在躲避鎖定式炮擊時,作用巨大。
特別是在60多光秒的距離上,伽馬殲星炮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需要60多秒的時間。
這麼長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
即便戴斯彗星現在的直徑足有15公里,但這個體積,放在宇宙尺度上,其實非常的小。
戰列艦的艦長通常都在3千米以上,戴斯彗星比一艘戰列艦大,但在60多光秒的距離上,超距炮擊戴斯彗星的難度,不會比炮擊一艘戰列艦的難度小多少。
而60多光秒的距離,戴斯彗星需要足足10個小時才能跨越。
所以,這10個小時,是決定勝負的時間,能讓戴斯彗星多逼近亞頓3號星1光秒,就多一份勝算。
“集中式炮擊,命中倒計時10、9、8、7……”葉折羽開始讀秒。
方源沉聲詢問:“彗星偏轉度到多少了?”
郎小年一直在做星體模型計算,立即回答:“偏轉六公里,預計伽馬射線群會掃過戴斯彗星的邊緣。按照位置計算,會摧毀三臺動力引擎,兩臺曲率引擎。”
“曲率引擎飽和多少?”方源又問。
“理論數值上只有十臺的餘量,我們能拆卸的曲率引擎數量就這麼多。”曲率科技組作出回答。
十臺的餘量,意思就是為了保證“戰艦”的曲率飛行,在安裝曲率引擎的時候,會多裝幾臺,應對突發狀況,即便突然壞了一兩臺,有餘量在也能正常執行。
戴斯彗星也一樣,安裝的曲率引擎有餘量。
不過,餘量並不多,總共105臺曲率引擎,其中有10臺是應對意外情況的。
“不過,戴斯彗星的曲率引擎安裝位置,是分散在各個位置的,如果同一位置的曲率引擎都被摧毀,那麼可能餘量引擎也無法保證進入曲率飛行。”曲率科技組又做了一下補充。
從他的話中,基本上表明瞭一個資訊,那就是戴斯彗星上安裝的曲率引擎,最好一臺都不要損壞,否則就無法實現曲率彗星這個方案了。
方源也理解曲率科技組的難處。
畢竟高等文明都沒有在彗星上安裝過曲率引擎,人類一個行星文明,就玩這麼大,一點經驗都沒有,整個方案都是楊宇平透過模型模擬出來的,沒有經過實驗測試過,一切都是理論方案。
所以,到底最後能不能將理論變成現實,誰都沒有底。
在最後倒數三秒的時候,方源對牛大志說道:“保住炮擊位置的曲率引擎。”
“你就是想玩死我!”
牛大志大喊一聲,在最後倒數三秒的時候,撲向了炮擊區域的曲率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