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上,核聚變已經持續了50億年之久……”
在八座太陽爐裝配到核聚變動力母艦上之後,戰區總部進行了一場隆重的下水儀式。
王九良作為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開拓者,在儀式上發表演講:“可控核聚變技術,就除牽引我們走向太陽的那道光,人類在沒有掌握可控核聚變之前,是無法離開地球的。
“核聚變動力母艦,是太陽爐的第一次實際運用,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太陽爐微型化,單位能量提高的研究還在繼續,我們的目標是讓太陽爐安裝在飛機上,飛船上,星航母艦上!”
啪啪啪……
現場熱烈的鼓掌,許多人激動落淚。
華夏的可控核聚變技術能披荊斬棘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在這個高兩米的核聚變反應爐裡,凝聚了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汗水,我們配得起這一切,誰都拿不走!”王九良高舉拳頭,鬥志昂揚。
方源站在臺下,聽著王九良的演講,感覺胸中有一股熱血在燃燒。
人類終於走到了文明的轉折點。
可控核聚變技術,文明等級1.0的科技,這是飛出行星擁抱恆星系的科技。
人類的未來是星辰大海,而此刻就是人類揚帆起航飛向宇宙的起點。
核聚變動力母艦下水儀式結束之後,方源和一眾軍事科研班學員,站在飛行甲板上,看著這艘母艦第一次試航,朝著蔚藍的大海邁出腳步。
方振國站在高高翹起的甲板上,彷彿是沉睡已久的巨人終於昂起的頭顱,正視這個世界,也讓這個世界正視自己。
海風吹拂,眼睛似乎有些酸澀,方振國仰頭閉上眼睛,胸中波瀾壯闊。
……
核聚變動力母艦試航結束之後,王九良帶著可控核聚變科研團隊,去醫院看望楊宇平。
軍事科研班的學員們也跟著去。
醫院裡。
楊宇平坐在床上,看著牆上的電視,直播核聚變動力母艦的下水儀式。
直播已經結束,又重播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