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人,不知道找誰。”李笑本分地說。其實心裡對外面也是憧憬的,除了8歲那次從新疆跨過大半個中國回老家,就沒再出去過,所有的知識基本上都是來自書本。
“那個小順子不是在廣東嗎?”三姨媽說。
“小順子是?”
“你外公遠房堂弟的兒子,按輩分你得喊叔叔。”“哦。”
這個叫小順子的堂叔,小時候似乎見過,不過記憶已經很模糊了。
“你叔叔應該有他的聯絡方式。他也是沒考上大學,到廣東打工,據說混的不錯,老闆很賞識他。”三姨媽補充道。
“嗯。”
也是落榜者,李笑瞬間有“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此路不通,別路試試。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這麼多條路總有一條適合自己吧。李笑心想。
接下來幾天,李笑仍是三陪。遊公園、人文塔、***罐區、唐前水庫等。李笑也就此機會遊覽了以前沒到過的地方,同時也要忍受她們對於自己不時的一些奚落。
待送走三姨媽和小舅媽後,李笑長嘆了一口氣,終於走了。有時鼓掌並不是認可,而是慶祝終於結束了。就如李笑此刻的長嘆。
問叔叔要了那位堂叔的聯絡方式和地址,便回家了。
回家後,跟父親表明了態度,說自己想出去打工。父親也覺得上大學無望,還不如賺點錢來得實際,於是同意了她的要求,前提是他得親自送她過去。
如果說與父親的爭吵是李笑離家的導火索,姑奶奶的話是李笑離家的催化劑,那麼三姨媽和小舅媽的話則促使李笑做了最終的決定。
捱到九月底,父親才請到假。
收拾好行李,父親便陪著李笑一起出發了,臨行前,母親握著李笑的手說:“笑笑,出門在外,自己要小心點,到了廠裡要聽你叔叔的安排,不要給別人惹麻煩。自己要學會照顧自己。在外一切都要靠自己,凡事多留一個心眼。父母不在身邊,你只有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啊。”說著說著眼眶紅了。
李笑也是。
以前雖然也多次離開父母,但是畢竟仍是在可靠的地方可靠的親人身邊,父母還是可以放心的。這一次,父母卻是將女兒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未知的地方,內心難免會有不安會有不捨。
“好啦好啦,我會親自送到廠裡的,孩子不會總呆在你身邊,也得出去闖一闖。別擔心了。我們要去趕汽車了。”父親打斷了母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