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冬天
一個年輕瞎子倒因為又困又餓又冷,倒在了村門口。
早上起床早的村民,路過村門口發現了他,趕緊把他抬回家,放在還算溫熱的炕頭,給他捂好被子,喂他幾碗二米粥和姜水,勉強救下他一命。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拜謝救他一命的村民,還承諾說以後這個村民有什麼事情,找他,他都能幫忙解決。
村民看著他七破八補的棉襖,爛糟糟的棉帽,髒亂打綹的長頭髮。以為只是普通逃荒的難民,所以一笑了之,完全沒放在心上。
後來,年輕瞎子身體恢復差不多,沒有選擇離開村子,而是在村尾的破敗祠堂裡住下,這一住就是兩年。
平時不怎麼和村裡人接觸,沒人知道他每天吃什麼,靠什麼熬過刺骨的冬天。
沒人閒得驅趕年輕瞎子,祠堂幾乎是沒人去的,留下來給一個可憐人住,也沒什麼好講究的,不出來搗亂就行。
村民透過村裡孩童去祠堂玩時候得到的訊息,說年輕瞎子姓金,是關外人士。
卻不知道名字是什麼,更不知道具體住在關外那裡。
每逢照面,村裡人會禮貌的喊他一聲金瞎子,絕對沒有嘲諷的意思,不知道名字的情況下,只好取個外號,也能讓人熟知,記在心裡。
年輕瞎子不管聽到誰喊他一聲金瞎子,都會跟黃花大閨女似的羞澀一笑,不曾過多言語,顯得特別內向。
如果碰到特別相熟的人,他會禮貌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打個招呼,或者簡單的嘮兩句家長裡短。
唯一詭異的地方,是他每逢初一十五,皆會向天叩拜,一步一跪,比苦行僧還要苦行僧。
村裡人一開始會問他在幹什麼,他從來不會回應。村民索性見慣不怪,不再搭理他。
平平淡淡的生活,直到今年夏天的時候,有了波瀾,曾經救過金瞎子一命的村民老向一家的小兒子,因為調皮,領了一幫小朋友們去隔壁村的水庫去玩。
那想到,去了六個孩子,活活溺死了兩個。
老向家的小兒子機智靈敏,沒往深處遊,算是僥倖躲過一劫,可是回家之後,每逢夜晚子時,小兒子會玩命大喊救命,不要過來。
喊過之後便會起身,一句話不說,靠著炕角,成宿成宿不睡覺,白天更是不吃不喝,如此情況過了數日,儼然一副要猝死的氣象。
這下可急壞了老向,卻是一點辦法沒有,眼瞅著自己兒子要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況且是家裡的獨苗,在傳宗接代極為重要的年代,換誰,誰也受不了。
金瞎子突然登門拜訪,說有解決小兒子的法子。
面對金瞎子,老向打心裡頭不相信他,又沒有別的辦法。去縣裡的醫院吧,家裡沒錢醫治不起,況且去過一次,治療效果有些不盡人意。
而且小兒子的病情逐步嚴重,已經到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地步。
所以死馬當活馬醫,讓金瞎子弄吧。
金瞎子即使到了夏天,身上依舊穿著冬天的棉襖,頭戴棉帽,這棉襖和棉帽,像是長死在金瞎子身上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