孃親老了的話題顯然是讓何梅放下了心結,給李健塗完傷藥後,這對母子不可避免的又說到了秦百川的問題。對於這件事,李健始終不通融,他的理由十分充分,孃親才多大年齡,以後日子還長著呢,總不能沒有男人的滋潤吧?
李健的態度多少也影響到了何梅,從事業發展上來說,有了更近一層的關係,只要秦百川不倒,沿海軍就能屹立,從私人感情來說,德生公對何梅的確說不上好,尤其是在房中事上面,而秦百川年輕,想來……作為一個食髓知味女人,何梅知道有了這樣的動搖意味著什麼,尤其是當天晚上秦百川出現在她的夢裡,更是讓她有了壓制不住的蠢蠢欲動。
何梅這一晚上輾轉反側,逃也似的離開漁家傲回到禮部畫舫的秦百川卻也沒閒著,好不容易將何梅的事情扔在一邊,本想好好睡一覺,可剛剛脫了衣服,門外便響起了敲門聲。秦百川開啟房門,外面站著一位他壓根沒有想到的客人,安陽雙嬌之一的莫姑娘。
“喏,莫姑娘,找我?”秦百川站在門口道。
“秦大人……”秦百川是從床上爬起來,見他赤膊上身,莫姑娘不敢看他的眼睛。
“先生,莫姑娘說找你有事要談。”守門的丁三石有些不好意思:“她苦苦求了我半個時辰,我這才帶她來見你。”
“我準備休息了。”秦百川哈欠連天的道:“明天不是官倌報道的日子?有什麼話明天再說吧。”
“秦大人……”秦百川當場便有了送客的意思,莫姑娘也顧不上秦百川赤膊上身,一隻手撐著門,聲音裡帶著哽咽,低聲道:“秦大人,對不起,我是來道歉的,請您高抬貴手,給我登臺的機會……我……”
秦百川對莫姑娘、伍小姐一點點好印象都沒有,不過這妞大半夜在這哭哭啼啼,他又不是鐵石心腸之人,轉身回到房間,披了一件衣服。莫姑娘見他態度有所好轉,大著膽子跟了進來,她心裡甚至都已經做出了決定,此時就算秦百川有什麼要求,她都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否則自己在禮部的日子就真到頭了。
“其實你也沒必要對我道歉。”秦百川舒舒服服的靠在床上,道:“我也不是什麼大人,無非是被人臨時抽調過來打雜的普通百姓。那天之所以大發雷霆,是因為秦某脾氣急躁,既然接手了這事兒就不願看到有人跳出來跟我挑刺兒。”
“秦大人,對不起……”這幾天的時間莫姑娘雖然沒離開過安陽禮部,但是大家紛紛暗中猜測這位秦大人的身份,倒也猜的不離十。她們可能不知道義王,但秦百川跟呂士高的關係可不是什麼秘密。
“你要道歉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這妞認錯態度還不錯,秦百川提點道:“我問你,當初你加入禮部的初衷是什麼?無非是想要靠著戲劇出人頭地,可你想想,在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就之後,你又做了什麼?身為安陽雙嬌,身為禮部的角兒,非但沒有起到帶頭作用,反而因為一點點小事情跟同僚大打出手,你還記得自己的理想,對得起自己不?”
莫姑娘僵立當場,加入禮部的時候她的確想要憑藉自己的唱功成為名震安陽的角兒,可胡大人告訴她,那些都是虛的,如何搭上達官貴人才是出路。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莫姑娘才一錯再錯,有了那天的事情。
“或許是周圍的環境影響了你,讓你一步步做出了改變,這我也能理解。”秦百川好似看到了她的內心,道:“事實上……我在江陵也認識一個跟你差不多的女子,她也是角兒,也目中無人,可後來她意識到錯誤,努力扭轉形象,這才多久的時間,她早已名震江陵,想來跟在她身後的才學之士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秦大人,你說的是素纖纖,素小姐嗎?”莫姑娘有些發怔。
“對,就是她。”秦百川點頭,笑道:“這世界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所謂打鐵還要自身硬,秦某敢在安陽大發雷霆,是因為我背後有人撐腰,他們為什麼給我撐腰?說句不客氣的,是秦某自己有本事。你也是一樣,你把戲唱好,把人做好,自然會有人誠心誠意的對你。你整天想著如何攀上高枝,將禮部當成自己的跳板,那你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被人玩弄。”
莫姑娘死死咬著嘴唇,這個秦大人還真是一針見血!遠的不說就說伍小姐,她跟自己的心思一般無二,也的確透過禮部結實了達官貴人,甚至**於人,可最終的結果呢?那位大人物玩過之後,便找個藉口將她送回禮部,連一個名分都沒給她!就算莫姑娘自己也是,這些年對她求愛的不少,可一旦自己提出要過門,那些公子便都沒了蹤影。
“行了,扯得有點遠了。”秦百川把話又兜回來,道:“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些,是站在朋友的角度給你一點提點,能聽就聽,不能聽就算了。如果你真有悔改之心,就嚴格按照禮部的規定好好去做,我會考慮給你一個憑藉自己本事揚名立萬的機會。當然了,如果你覺得我說的都是錯的,那也行,我也提供你一個攀龍附鳳的機會。”
“秦大人點醒我這個糊塗人,我明白了。”此行比自己想象的還要順利,而且秦百川沒有任何官威完全是以一個大哥的身份在指點自己,莫姑娘雙眼蒙上一層水霧:“秦大人你放心,我會好好證明自己有當角兒的實力。”
“那就行,孺子可教。”秦百川對她豎起了大拇指,笑道:“以前我師傅曾跟我說過,說以後上了臺可能會紅,可能會面對很多的誘惑,他讓我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就記得四個字,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莫姑娘靈魂震撼,秦百川也是心有所感,這四個字是他學相聲的時候成博彥老先生親口說的,一直被秦百川奉為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