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文睦還是臨水先生唯一的弟子,不說別的,單這個身份就足以讓文睦被許多人供起來了,文氏對他不聞不問的算怎麼回事?
就算文睦因為臨水先生參與謀逆而絕口不提自己是臨水先生弟子這個身份,文氏族中也多少知道一點吧?居然就這樣放任一個疑似有大才的族人自生自滅,文氏也真是奇葩!
“是因為順州崔氏族長的嫡次子崔燮。”
子矜嘆了口氣,解釋道,“文睦中年喪妻,唯有一子文新,文新因為在一場文會上得罪了崔燮,被崔燮帶人打暈後丟到河裡溺死了,文睦只此一子,自然是不肯罷休,在地方上求告無門之後便想帶著孫子孫女上京,崔氏恐將事情鬧到大了不好收場,向文氏施壓迫使其將文睦除族後又使了些手段,便將文睦弄成了官奴。”
“這,逼良為奴?!”
夜心吸了一口涼氣,這崔氏未免也太大膽了!竟然敢明目張膽地勾結官府逼良為奴,是生怕宣武帝沒有藉口收拾他們嗎?還沒見過這麼上趕著作死的!
“我聽聞崔氏這一任家主可是位極其清高之人,認為除五姓之外世間再無鍾祥名門,就連皇室也只是有著化外血脈的蠻夷呢!”子矜嘲諷道。
蕭·有異族血脈的“雜種”·子·未開化的“野人”·矜呵呵!
夜心世子你別這麼笑,很嚇人的你造嗎?Σ(?д?|||)
總感覺崔氏要涼了,這一定不是我的錯覺。←←
所謂五姓,就是太原王氏、順州崔氏、渤海高氏、寧陽桓氏、雲和沈氏這五個傳承近百年的家族,他們多為前朝舊貴,在齊朝太祖建國時都或多或少的出了力,故而在立國之初備受器重,五姓之人曾一度佔了朝堂的八成。
這五家把持朝政數十年,直到宣宗時改革了科舉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而後又經仁宗、孝宗兩朝大力提拔寒門,削減世族特權,五姓才日漸式微。
也是在孝宗年間,上陽王氏的族長王彧極力壓下王氏內部的反對勢力,帶著王氏急流勇退,將王氏的族產清點分割之後,把族中嫡支以外的族人全都分了出去,自己領著嫡支的十幾個人遷居太原,是為太原王氏。
上陽王氏看似分崩離析,實則化整為零,族人分宗之後不用再受皇帝的打壓,日子較之分宗之前反而好過了不少。再加上王氏嫡系遷居太原後專心治學興辦私塾,王氏在民間的聲望不降反升,簡直世族裡的一股清流。
永熙之亂後,高祖和文信皇后白手起家,五姓被排擠出權利中心,宣武帝雖說因為與自家兩個兒子都娶了王氏女而對世家留了幾分顏面,可這幾分顏面早已被消磨殆盡,之後太原王氏滅族,五姓成了四姓,宣武帝對世家的打壓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可哪怕是這樣,四姓之中依舊有人沉浸在祖先的榮光中不可自拔,將皇室視做血統駁雜的蠻夷,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勇氣?
崔氏這次縱僕行兇包庇罪犯逼良為奴,可以說每一條都踩到了宣武帝的底線——君不見諾大的金陵燕王府就只有十幾個奴婢——想來他們蹦躂不了多久了。
夜心理清頭緒,想明白崔氏的結局後問道“世子是想借此機會將文睦收為己用嗎?”
“沒錯。”子矜點頭肯定,“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若能因此得了文睦的人情自然是好的。”
說完子矜又幸災樂禍地補充了一句,“崔氏與我大兄之間也有些首尾,這事若是成了,只怕大兄那裡有的鬧了。”
夜心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皇長孫的元妃陳氏,當真是一言難盡。
簡而言之,順州崔氏是陳氏的外家,陳氏自幼接受的就是正統的世族貴女的教育。
可以想見,當自恃出身高貴的陳氏嫁到皇室後的場面會是何其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