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侯元朗改為匡胤,必能繼承天意,興兵而起,覆滅大唐,”
此話多人聽見,他不敢久留長安,當日他匆忙出逃,返回宋地,只有家將七人,起兵抗唐,左右不過一死,他按照道人所言,改趙元朗為趙匡胤。
唐國討伐,一戰勝,二戰勝,三戰還是勝。
短短時日,席捲宋國,記憶的畫面,他最後定格在了麾下百萬將士,兵出東方,橫掃東土,包圍長安的一幕。
想到今日見到的那那些或愁眉苦臉,或驚懼惶恐的唐國人,宋王幾乎就欲大笑出聲。
遙想當年,唐國強盛,橫絕宇內,勢壓諸國,興兵討伐,不從者,滅國,可從想過,短短几十年,就落到今時今日般的境地?
大唐長安,大將軍府!
夜色如濃稠的墨硯,深沉得化不開,又似藏青色的帷幕,點綴著閃閃繁星,讓人不由深深地沉醉。
迷離的夜色纏繞中,一間寬敞的房屋中,一名髮色銀白的老者,端坐上首,眼皮垂下,面無表情,沉默不語。
在其下首,卻是端坐著一名道人。
道人鬢角銀白,一身麻布道袍,身材消瘦,氣息謙和如玉。
“唐國將滅,這也是情理之中,吾王以正統起兵,自是天下景從,所向披靡。”
“確實!自四百年前開始,唐國就是暴行累累,倒行逆施。陳國庇護唐國多年,有何罪,竟然興兵討伐,陳王仁慈,天下敬仰,何其無辜,全族被誅滅,其他還有景國,衛國,吳國..............都亡在了唐國之手。最近幾十年,更是以武力脅迫天下,不修文德造下無邊的惡孽,從此盡失人心。如今正是眾叛親離之時,人心向背至此,唐國焉有不敗之理?”
坐在老者一旁還有著一位中年男子,相貌並不英俊,依稀的能夠看見和老者有著相似之處,他站起身來,對著老者款款的說道。
“人心向背,此話太假,”
“先王慈悲,事必躬親,大小之事,無有錯誤,當今王上也是英明果決,百姓愛戴,臣下敬仰,何來眾叛親離?”
“唐國至今,雖然氣運將終,一敗再敗,但豈能見到投敵賣國之人,眾叛親離何從談起,”老者張開了自己的嘴唇,看著自己的侄子,雙眼冰冷,臉上含煞。
“本將受初代唐王大恩,豈能投降,作出背叛之舉,”
“大將軍滅國無數,勞苦功高,早以回報,”
“是啊,這麼多年,做牛做馬,我們不欠唐國,今日宋王兵圍長安,滅國之禍,就在眼前,伯父難道不為了大郎想一下,”中年男子開口講道。
“本將正是為大郎著想,你怎知,唐國一定會敗,”
“祭壇之中圖錄光芒大炙,瑞氣迸發,這是國師將回的徵兆,唐宋之戰,最後結局,鹿死誰手還不一定,”老者張開嘴巴,沉聲的開口講道。
“貧道承認,國師本事非凡,當年改平為唐,才有了唐國興盛,崛起於東土,但時至今日將軍太高看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