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就這樣吧。”
星辰後期室,路平安嘆了口氣,做出了最終決定。
自11月10號電影殺青後,又經過十天高強度的後期工作,《1937》正式完成。
身邊的幾個後期人員聽後大鬆一口氣。
這十天下來,每天吃喝都在後期室,和時間賽跑,他們總算親自感受到拍攝期間其餘人的辛苦了。
不過結果是很不錯的。
成片《1937》雖說和一般電影的形式不同,但故事性藝術性還有視覺效果都是幾家,所有人都為能參與制作這樣的電影而自豪。
只是老大看著似乎依舊不滿意。
張一凡就問了:“還是覺得不太對?”
“是啊。”
路平安揉著太陽穴,精神已經很疲憊了。
但沒辦法,他已經做不到讓片子完成超越。
最終《1937》的完成度停留在了99%。
距離超越,看上去一步之遙,實際卻猶如天塹一般,怎麼都越不過去。
主要問題出自配樂上。
這個問題其實威尼斯電影節的馬克穆勒就提過。
因為是一鏡到底的拍攝形式,所以必然會產生許多在普通電影看來無用的鏡頭。
普通電影面對這些情況基本都是用別的鏡頭剪輯過渡。
但對一鏡到底的片子,能用的只有聲光方面。
尤其是配樂。
原版《1917》的配樂就和相關情節結合地很好。
緊張、舒緩等樂點和鏡頭節奏是一致的,且配樂本身也極有藝術感。
但現在《1937》畢竟在情節節奏以及故事背景上有了改動。
完全照搬肯定不行,期間必然要涉及到本土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