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定下目標後,整個劇組幹勁滿滿。
第一次會議整整開了半天,然後便做好了各類最佳化。
首先是減少了三個剪輯點,也就是減少了四個場景。
砍掉一些原計劃中沒有太大意義又費時間的鏡次,以及減弱了幾個血腥、反人類等烈度極大的場景,比如近景換成中遠景。
整體下來實際上並不會影響電影事件中傳達的殘酷感,而且還能增加一層藝術感,這是能增加奪取最佳視覺效果等獎項的成功率的。
畢竟這部電影的目的不是為了寫實、還原、揭露,而是讓電影透過技術表現的形式站上國際舞臺繼而讓歷史事件暴露在全球視野之下。
所以對於這種最佳化大家都表示認可。
剪輯點少了三個,整體時長就會縮短許多,因為電影是一鏡到底,平均一個鏡頭就是6分鐘左右。
為了能讓電影保持資訊量,其餘鏡頭就增加了一些時長。
經過計算,最終電影大概會在110分鐘左右,比原版少10分鐘的樣子。
另外,在鏡頭運用方面,路平安也借鑑了2014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鳥人》,這也是個一鏡到底的電影,裡面的運鏡可以借用一下,這就可以讓《1937》在減少剪輯點的同時,增加資訊量。
剪輯方面是這樣,其餘方面也有妥協。
比如後期的幾個部門,中國人的名字就得靠後,轉而用好萊塢工作人員的名字作為第一作者。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想要藉助奧斯卡並衝擊“最佳外語片”外的其餘獎項,那麼幕後必須得有好萊塢本地人。
你不是在好萊塢工作的本地人,這就是原罪。
像寧昊這種在好萊塢攝影師協會有註冊過的,這次用來作為主攝影師,這樣的方式可以用,但不能多用,人家好萊塢也是有限度的。
一部全是中國人制作的電影,只有資本是好萊塢的,而且還不是全部資本,想要在好萊塢拿下各類提名,你是在挑戰某種“天規”!
奧斯卡說到底實際上依舊是個本地獎。
路平安自然也不會天真到認為自己名氣大到可以撼動某些東西的地步。
所以為大局考慮,只能妥協。
於是《1937》最後要是和原時空一樣提名10個獎項,大概只會出現三四個中國人的名字。
這已經是極限了。
不過大家倒是沒覺得有什麼委屈的。
除了知曉奧斯卡尿性外。
一來這次電影本就不是個人向的,而是為了一個崇高目標而存在的,大家犧牲一下問題不大。
另一方面,大家其實也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的。
雖然在國內大家都是相關方面的一流人物,但和好萊塢的比,很多人也的確覺得還需要多多學習。
對於大家這種心態,路平安依舊給足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