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似乎只有路平安的《頭文字D》算是真正對標年輕人的大片。
反觀好萊塢的片子,那還真的算是幾乎都是老少咸宜的。
為啥?
因為沒有那麼生硬地強調什麼精神、內涵。
就是簡簡單單的爽就完事兒了。
而且製作質量也是降維打擊一般。
和國產電影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所以真要讓他們進電影院,好萊塢電影的吸引力是遠超國產電影的。
孫俊就是如此。
剛剛高考完的他,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泡網咖打遊戲,把這三年沒玩的全給補回來,然後等大學開學,暑假就這麼過去了。
這時QQ跳動,女同學發來訊息:“週末看電影嗎?”
“什麼電影?”
“環太平洋。”
“美國片?”
“國產的。”
“不去。”
孫俊絲毫沒有察覺女同學對他有意思。
只是單純覺得進電影院看國產片屬實是浪費時間。
他不太關心娛樂圈,也不太愛看電影。
按理說對國產電影不會有這麼大的牴觸心理。
但沒看過那也聽說過啊。
高中三年,什麼陳大導演、老謀子、馮大炮等大導演,據說拍了好多大片。
結果呢,全是雷聲大雨點小。
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偶然的,而是持續好多年都是這樣的。
所以他和他的朋友們是一樣的想法,現在已經有了“國產大片恐懼症”,認為進電影院看國產大片就是浪費錢浪費時間。
當然他也聽說過有個叫路平安的,拍電影賊好看,還拿過很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