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把事情通了個氣,接著就開始聊怎麼合作。
對韓三品來說,電影要是做成合拍片是政績的表象,促成更多層面的交流才是真收穫。
他說了需求,路平安也給出了合適建議,那就是「合拍」。
目前中美合拍片其實不新鮮。
80年代的《末代皇帝》就是合拍片。
只是那時候的合拍片都是中方協作拍攝為主。
到了00年後,合拍模式成了以民營公司主導,雙方從資本、人力、物資上疊加,這個階段片子裡出現的國人基本都是打醬油的。
到2010年後,合拍才進入「聯合造船」模式,雙方從創意、劇本階段便開始介入,然後慢慢的中方資本開始成為主導。
目前路平安和韓三品提出的便是中間階段。
既只參與投資,並在製片場地、人力以及個別打醬油角色上獲取權利,其餘的依舊是美方主導。
《蝙蝠俠1》比較特殊,裡面都不太好塞黃種人。
原片中的黃種人面孔只有個別幾個,除了三兩個打醬油的外,戲份最多的是大boss「雷肖古」的替身。
但那個情節是「影舞者聯盟」,是霓虹忍者風格,又是反派。
路平安不太想把這元素改成國人,這會招罵的。
所以這次能合作的,也就只有增加一些國內場景,塞幾個打醬油的國人無害角色面孔而已。
但這樣也已經讓韓三品很是高興了。
畢竟那是好萊塢片子,而且是大IP,大製作。
初次和好萊塢合作嘛,好萊塢勢大,肯定要以他們為主的。
而且專案對路平安來說又是「繫著命」的,要求不要那麼大。
現在這樣其實就很不錯了。
《蝙蝠俠》這麼大的IP,這麼大的製作,將會在內地取景拍攝,這本就是一件大新聞。
裡面能出現一些中國元素和中國面孔,在這個年代是極其漲臉的,當然也是極其漲政績的。
足夠了。
「沒問題,什麼時候開始隨時吱聲。」
事情敲定,簡簡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