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導演的快樂就這麼簡單> 132 一鏡到底,是不是很大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32 一鏡到底,是不是很大膽? (3 / 5)

司馬遷停下腳步,轉頭看著主角,一副智者模樣,滿臉嚴肅:“禍莫憯於欲利也。”

主角哪裡聽得懂啊,大腦袋一歪:“啥?”

司馬遷:“意思是,想得美!”

主角:“。。。”

司馬遷繼續道:“自立才是通往精彩生活的關鍵,你得自己去尋找答案。”

主角繼續懵圈。

司馬遷這時也裝完了比,問道:“說吧,想問什麼?”

主角問出了終極問題:“我是想問,那什麼,不是我不禮貌,你別誤會,我是說,這裡的這些東西,不都應該是.”

司馬遷搶答:“伱是想說都是死的?”

“對。”

司馬遷打了個響指:“跟我來。”

兩人出畫。

接著便是拍純淨甲骨文龜背板的鏡頭了,那得過會兒再拍。

一個長鏡頭到此結束。

雖然不長,一分多種。

但路平安已經很滿足了。

而他腦海中響起的提示音也更加增強了滿足感。

【110%】

這是目前為止路平安自己做到的最高成績,這不僅證明這個鏡頭裡的一切都是超越原版的,更說明司馬遷這個人物已經立住。

片子裡的司馬遷,口頭禪就是自己的“名言”,拽完名言後,又會用很是接地氣的語言進行正常交流。

這是一開始改編時候就設定好的。

比如之後司馬遷看到偷龜甲的老保安會感慨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用望遠鏡偷窺心愛的花木蘭,會面帶猥瑣地yy對方是因為自己才這麼漂亮,然後得意道:“女為悅己者容。”

被馬車嘎成兩半,會熱血地喊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喊完後又會歸於平淡:“我是蠟像,沒感覺.”

現在看來,葛優的司馬遷改編應該是成功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