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80 對比明顯 (1 / 5)

首先他問瓦茨波哥:

“《原始碼》並不是東施效顰一般的拙劣模仿,成片質量你們也看到了,不輸好萊塢頂級片子,創意、劇情都有其創新性,時間迴圈這個元素不是首創,但也絕對新鮮,市場要的就是新鮮題材,《原始碼》的票房前景不會差的,另外,北美還有碟片市場,這可是比票房更賺錢的市場,你這個價還是出得低了。”

瓦茨聽後點頭道:“你說的很對,但我依舊建議你在北美地區賣改編權,這片子要是把演員換一遍,在北美的票房不會低於五千萬,可能還能破億。”

這個數字路平安也是贊同的,原版《原始碼》是2011年出的,那時候時間迴圈概念已經不新鮮,但就是這樣,在低排片的前提下,依舊拿下耀眼成績。

要是把時間放在這個時候,同樣排片的前提下,《原始碼》的成績估計會更好。

思索間瓦茨伯格報價了:“lu,改編權我出200萬美金,要是你肯拿《電鋸》的版權合作,北美版的《原始碼》咱們可以一起製作。”

“我考慮考慮吧。”

不用考慮,《電鋸》版權是不會拿出去的,要合拍,也用不著拿出這個。

路平安又問,“發行權呢?”

“150萬,不能再多了,華語科幻片在北美太冒險,這個價已經已經超出我的底線了。”

“那先這樣,我和別人先談談。”

“沒問題。”

和瓦茨聊完,路平安又和另一家北美的聊了聊,他們的意思和瓦茨也差不多,只是報價比瓦茨的都低了幾十萬。

路平安暫時沒下決定,接著和其他地區的片商聊。

聊了一圈,依舊沒特別大的進展。

不過出品方們卻已經很滿意了。

雖然改編權賺不到,但發行權也是400萬美金呢!屬於爆賺了!

但路平安還是不爽。

按照這個價,《原始碼》除了內地以及港臺以外的全球票房預期只有3000萬美金不到,和原片比差了那麼多!

哪怕因為黃種人主演的原因確實會打折扣,但他依舊覺得不太可能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想了想,路平安對胡清泉問道:“要是走分賬發行,這些地區的票房分賬是怎麼算的?”

胡清泉很快回答:“歐洲、南朝鮮、霓虹這些地方和國內差不多,分賬比例會比內地稍微高一些,北美就不一樣了,分賬模式有好多種,按照階梯式分賬的話前兩週能到70%左右,扣除正常宣發成本算下來的話,除北美外,咱們作為片方,可以拿到手的票房分賬能到20%的樣子,北美高些,前兩週能到40%的樣子。”

說完他就問了:“你想嘗試分賬?”

路平安確實有這個想法,而且早就有了。

現在片商們的報價不合他心意,他就更有這種嘗試的想法了。

拿南朝鮮舉例子。

40萬美金買斷髮行權,按照南朝鮮的票房分賬比例用最低的20%算好了,理論上片子只要超過200萬美金,南朝鮮發行商就能盈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