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隻有這些遠遠不夠。
飲水這些陸莽不能靠天,下雨他可以收集一些雨水,萬一要連續幾天不下雨呢?
還有食物的儲存和烹飪問題,食鹽的來源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很棘手的問題。
不過這些問題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自己製作陶器就是其中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實現的解決方案。
製陶需要的條件很少,一個火源,一個坯料來源。
火源陸莽已經有了,他在山洞裡的火塘裡儲存的就有火種。柴禾更是簡單,漫山遍野的灌木叢隨便讓爪子剪一些過來就是了。
陶器坯料來源也不難解決。
陸莽要做的又不是什麼精細的藝術品,只要能用來盛水烹飪就好,這些粗陶就能用途。
小山上的泥土,再加上沙灘上的細沙以及貝殼海螺砸碎,用水簡單攪拌揉制就可以了。
至於製陶用的窯爐也不難,拿石塊壘成一個簡單的小窯爐就行,甚至最開始都不用窯爐,直接在火塘裡進行燒製。
這些東西都是陸莽從散碎的記憶中回想出來的,至於他到底為什麼會這些,他現在也說不清楚。
或許等時間過去的久些,空難的後遺症慢慢消去,他能將全部記憶找回來就知道了。
現在他找回記憶也沒用,還是先把陶器做出現比較現實。
有道是說時容易做時難。
陸莽在日上三竿的時候把爪子抓來的小蛇拿來烤了吃掉,然後意氣風發地開始他的燒陶大業。
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窯爐選址問題,山下取水方便。山上更安全,而且打柴禾、坯料更方便一些。
考慮了一下,他在山腳叢林邊緣壘了一個小小的窯爐,在窯爐旁邊取了一些泥土加上海水揉製坯料。
陸莽沒有氣餒,等雨過天晴之後他又一次開始燒陶工作。
這一次他學聰明瞭,沒把窯爐再建在山下,而是準備在他的山洞前挨著山壁挖一個較大的窯爐。
有雨水的滋潤,他不需要從海里弄太多海水,沒用多大功夫便弄好了一大兩小三個陶盆的坯料放在一邊暴曬。
陸莽沒有鏟子等現代化工具,但是他有比現代化工具更加厲害的妖寵。
爪子的兩隻大螯可是好用的很,大一些的左螯閃爍著金屬般的光芒,砸、鏟、挖、夾功能俱全,簡直像是擁有挖掘機、剷車、破碎機等多種能力的小型機器人。
而它的右螯雖然比左螯小許多,卻因為十分鋒利靈巧,發揮的作用一點也不比左螯小到哪裡。
陸莽指揮著爪子在一處山體凹陷處挖出一個小一點的山洞,然後用爪子挖出來的多餘石塊在小山洞外邊壘成窯洞,還用了一些坯料剩餘的泥水來進行粘結,好讓窯爐更加結實一些。
工程量不小,但在爪子的幫助下很快完成,陸莽開始進行第二次燒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