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這段時間的生意真的很好。
他的豆腐裹涼拌蘿蔔絲在XX點評上得分很高,幾乎所有來村裡旅遊的人都會來吃上兩串,算是打個卡。
不過,一串蘿蔔絲也值不了幾個錢,營業額也上不去。那麼,該怎麼辦呢?
陳二就把主意打到肉食上面。
前頭不是說過,陳二小時候他父親經常帶他們兩兄弟進城去,每次都會弄涼拌鴨腸,在涼拌菜上陳二和他父親有天分。
紅石村旱得很,也沒有人養鴨子,但養雞的卻不少,弄缽缽雞倒是不錯。
所謂缽缽雞就是本地一種名小吃,就是把雞肉煮熟了,和上調料醃上兩小時後,用竹籤穿上,說穿了就是白宰雞。
商家在外的時候把串好的雞肉放一個大洗臉盆兒裡聽憑食客自取,吃完之後就按簽收錢,一根竹籤五毛錢。
這裡又有一個問題,比如一個雞翅膀多大呀,賣五毛錢那不是虧了嗎?
也簡單,雞翅膀可以切成幾塊分別買。每一個塊根據大小串竹籤,小的肉塊串三根,大的串四到五根,算起來也有得賺。
陳二的蘿蔔絲之所以滋味那麼好,全憑一鍋土雞湯吊味,土雞的用量也大。每次熬湯之後剩下的雞肉都是自己吃。
農村最不稀罕的就是雞鴨肉,陳二朝也吃晚也吃,直吃到反胃。他現在一看到雞就想嘔,聞什麼都是雞毛味。
相反,卻讒豬肉得要命,做夢都在吃回鍋肉,吃青椒炒肉絲。
看到吃膩了的雞肉,陳二就決定做缽缽雞生意。
以前熬湯的時候他都將一整隻土雞扔鍋裡煮得稀爛,現在只煮熟就撈起來,放進冷水裡一激。雞肉遇冷收縮,頓時變得脆了,口感極好。
他便把翅膀砍下來,切成塊,又把胸脯肉和大腿肉剔下來,將雞架扔進鍋裡繼續熬湯。
且下的來的肉還有內臟都用刀切成小條,穿在串兒上,碼得整整齊齊,這樣就可以出攤了。
按說,土雞用來涼拌也沒有什麼好講究的。土雞都是散養,平時都是在山上自找自吃,吃的是野草子和蟲子,又因為養的時間長,體內的芳香物資得到積累,即便蘸點醬油鹽巴也異常爽口。
可這樣用來賣給客人未免有點粗陋,買相也差。
陳二家的涼拌菜有特殊的配方,其中有草果、桂皮什麼的草藥,再放上油潑辣子、芝麻,紅豔豔一盆,還沒吃就讓人腦袋冒汗,當真是有火爆又誘人。
到把雞肉串做好,又煮了點海白菜、土豆片、西蘭花什麼的做配菜,葷素搭配,吃著不累。
一個上午過去了,簡單在家裡扒拉兩碗米飯,陳二就挑著擔子出去練攤兒。
本來,他的攤子擺在燒紙塔一帶的,後來因為吃客把油湯撒得便地都是,以至在石板路上留下洗不乾淨的汙跡,村裡覺得你這麼破壞環境也不是事兒,飲食行業也需要規範啊!
劉永華想了想,就讓他把攤兒擺在村口,放在自家茶館前面。這地方在老梅的規劃圖上本是夜市區,將來肯定是要整治出來的,不如先讓陳二和陳一地先到這裡試水,拉拉人氣。
剛開始的時候,竹花還不願意,覺得這是村裡的事,跟自己也沒有什麼關係,憑什麼要把攤兒放咱家門口。農村人就是這樣,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那是絕對不行的。
不過,永華是村長,一口唾沫一口釘,她也不好說什麼。
攤子這麼一擺,龔竹突然發現自家小賣部生意突然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