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姐其實只比宋輕雲大小一歲,但這位女先生卻一樣接地氣。
第二日她便戴著漁夫帽跟著農民下地,說到高興的時候,直接光著腳丫子踩進土裡,親手給大家做示範。
太陽好大,把她的臉都曬紅了,宋輕雲急忙叫人把大棚裡的遮陽網給拉上。
看到她黑了一圈的臉,以及風風火火的動作,真是個剛健的姑娘啊!
我們的小宋書記禁不住搖了搖頭:大姐,你這樣是會沒男朋友的……大姐……姐……哈哈,哈哈,哈哈!
這次送過來的葡萄苗是從贊助企業在外省的葡萄園採基的優質品種,他們先是選擇優良的單株做取條。
優良單株的標準是生長健壯、產量高、品質好。評定標準是結出的果實顆粒飽滿且整齊,要所結出的果實每一顆都是一般大小,顏色也相同。只有這樣的植株,才說明所有的果實都是同時成熟,如此才能下剪。
插條選擇下剪的時候,上部剪得要平,下部要尖呈馬蹄狀,枝條上還得有一到兩個芽孢。上部剪口距離芽孢必須在兩厘米以上,下部越遠越好。
這些插條剪下之後並不是直接送紅石村來,而是先在那邊的葡萄園裡先儲存。
聽梅詠說,先用波美度石硫合劑把插條浸泡一妙,然後在地裡挖溝,放如其中用沙子掩埋。
沙土的溫度得保持在攝氏一到五度之間,高過五度苗子就會燒壞。
等到播種季節到了,才把苗子起出來,運到紅石村。
在運到紅石村之前,起出的插條還預先用生根粉等藥品處理了八個小時。
運到地頭後,時間過去了恰好二十四小時,正好下種,時間算到恰好。
因為要儘快看到收益,這次送過來的插條都很長,而不是像普通葡萄種植時的短短的兩公分,農民窮得狠了,等不起。
在事先,地裡已經載好了用來給葡萄騰攀附之用的水泥柱子,柱子上還拉著鐵絲。
每個水泥柱子下面可以插一跟葡萄插條,間距五分米。
當時農民還問,五分米是多長,那邊回答說就是半米。
農民道,你說半米我們就懂了,非要弄個分米出來,這不是為難人嗎?
……
在扦插的時候,農民又抓腦袋了,問:“梅大姐,你說根系要朝南,哪邊是南呀?”
原來,插條扦插的時候要斜插,其技術要點是根斷朝南,基部埋深不超過十厘米之處於較為良好的溫度條件下,利於髮根。上端要芽眼向上,露出土面。再以寬九十厘米的地膜覆蓋,以利提高地溫。插條頂端處,在地膜上開口,讓插條頂芽露出膜外,使葡萄芽眼處於較低溫度條件下,延遲發芽時間,縮短生根與發芽的時間差,利於提高成苗率,最後用溼土壓好地膜。
梅詠有點頭疼,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陳建國就在旁邊罵:“農民還能分不清方向,看太陽就是了。”
農民:“看太陽只能分清東西,可搞不懂南北。”
宋輕雲:“早上起來,面對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手是北,右手是南。”
農民:“宋書記你這麼說我不就明白了,陳建國你罵什麼娘,你牛氣個屁?還是正規的幹部人好,你們這些村官都是土匪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