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銀州、洪州、龍州,也就是險要的橫山地區,已全部分割出來劃給了陝西。
富元衡一路從那裡巡視過來,並把帶來的軍監人員留在當地。
再往西就是鹽州(定邊)。
鹽州南部的山區,同樣劃給了陝西,其中一處重要分界點在橐駝口。
橐駝口,又叫駱駝口、橐駝會。
西夏鹽州生產的青白鹽,如果走私到北宋或大明,有至少七成是透過橐駝口,走山路運到蝦蟆寨入境。
現在,橐駝口隸屬於寧夏,蝦蟆寨隸屬於陝西,各自卡住青白鹽的販運路線。
便於收稅,也便於打擊走私!
鹽州這次沒出什麼亂子,這裡本來就貧瘠無比,不是靠農牧業過日子。
而且朝廷為了穩定鹽業,也不允許這裡動亂。西夏滅亡之後,直接把鹽州權貴給幹掉了,連基本的藉口都懶得找,更別談什麼引蛇出洞等他們叛亂。
主要的幾座鹽池,全部充公改為官營。
剩下的那些零散小鹽池,拍賣給聞風而來的陝西商賈。每張鹽池經營牌照都有期限,時間到了優先續約。
商賈帶著夥計,還有他們的家屬,飛快遷來落戶定居。
至於鹽州的西夏遺民,懂得製鹽的全部留下。不懂製鹽的遷去別處,給漢族軍民騰地方。
朝廷已經下了死命令,鹽州的漢族比例必須達到70%!
“拜見大軍正!”
官員們出城迎接富元衡。
寧夏巡察御史鄒清也在此地,他認為銀川府有趙鼎坐鎮,自己不必重點調查那邊,也懶得跟那邊的文武起衝突。
而鹽州又屬於重中之重,於是鄒清乾脆搬到鹽州常駐,重點監督這裡的文武官員。
跟本地官員寒暄之後,富元衡跟隨眾人進城。
當晚,他把鄒清叫來問道:“寧夏各地都有認真巡察?”
鄒清回答說:“今年重點巡察鹽州及周邊郡縣,明年則重點巡察河西走廊。”
“炫州你巡察過了嗎?”富元衡問。
鄒清硬著頭皮回答:“巡察寧夏的御史有限,一時間很難處處兼顧。炫州那邊,是平定叛亂之後才去查的。”
富元衡問道:“巡查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