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後記七十三·化學標準與滄州二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七十三·化學標準與滄州二駿 (1 / 4)

夜晚,書房。

謝衍正在閱讀最新的化學期刊。

已經正式搬過來的黛玉和寶釵,乖乖坐在旁邊不遠練字,並隨時聽候謝衍的使喚。

朱棠溪帶著青鸞端來蓮子羹,黛玉、寶釵連忙擱筆拜見。

“這期有什麼好東西嗎?”朱棠溪問。

謝衍說道“連續兩期化學期刊,都出了很多成果。這一期有篇文章,透過已知的相對原子質量,對照太祖留下的元素週期表,試圖尋找什麼新的規律。”

“是否可行?”朱棠溪問。

謝衍搖頭“此法過於取巧,恐怕不是太行。”

朱國祥留下的元素週期表,並沒有標註電子相關資訊,也沒有標註相對原子質量,只是排列了各種元素而已。

目前,大明的化學家們,把氫原子相對質量設定為1。又透過做實驗測算出碳、氮、氧等原子相對質量。

氦、鋰、鈹三種元素,還沒被化學家們發現。

硼元素早就被發現了,透過電解氧化硼得到單質硼。因為這玩意兒跟硼砂有關,對照太祖元素表自然而然被認定為硼。

現在有人根據已測出的相對原子質量,發現了自認為正確的錯誤規律。

他們連具體元素都還沒找到,就宣稱太祖的元素週期表,除了氫元素之外,其餘相鄰元素的原子相對質量相差為2。

因此他們推測,還未被發現的前面幾個元素,其原子相對質量為氦2,鋰4,鈹6。

又因為實驗精度問題,他們測量硼原子相對質量有誤差。因此得出硼10,碳12,氮14,氧16。

這還缺了一個相對原子質量為8的元素,因此論文作者斷定太祖在寫元素表的時候,在鈹和硼之間漏寫了一個元素。

此論文引起極大爭議,一是因為居然質疑太祖漏寫,二是整篇論文純屬作者的猜想。

但支援該論文的化學家也不少,因為這種推測太具有數學美感了。

甚至包括已被測出相對原子質量的鈉、矽、磷,這種推測也是勉強成立的。之所以說“勉強”,是因為資料近似,而非完全等同。

這種不等同的近似,被認為是實驗和天平精度不夠產生的誤差。

謝衍一邊喝蓮子羹,一邊把化學期刊看完,然後提筆開始寫論文《幾種化學定義、猜想及化學式表達》。

朱棠溪坐在旁邊看著,只見謝衍寫道——

定義一原子是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定義二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定義三化學守恆,不僅是此前已提出的物質質量保持不變。其守恆本質,是原子透過化學反應重新組合,反應前後組成物質的原子數量不變。

粒子猜想原子並非組成物質的最小粒子,還可用非化學手段進行再分。太祖遺留的元素週期表,或以某種更小粒子的數量來排序。

分子式巴拉巴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