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學術界卻引起巨大轟動。
首先是身在洛陽的學者,一窩蜂的跑來物理學會。就連已經半退休的皇家學會總會長,都從洛陽郊外被人抬過來。
由於陸續趕來的人數過多,聶岐乾脆換一間大房子展示,相當於臨時開了個學術成果彙報會。
那臺超長臂的天平,外觀其實有點醜陋,但在現場學者的眼中,卻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寶貴的事物!
聶岐親自上臺講解和實驗,孫三益站在旁邊做助手。
“今天來的,都是身在洛陽的學者,有些還是請假過來的官員,”聶岐介紹臺下一個老者,“這位是郭太常(太常寺卿),來得非常早,恐怕都顧不上去太常寺點卯,不曉得會不會被人彈劾翫忽職守。”
“哈哈哈哈!”
眾人聞言大笑,那位郭太常也搖頭笑起來。
聶岐說話特別風趣幽默,又開了幾個玩笑,才開始說到正題“在上期物理學刊截稿的第二天,我和小孫收到一篇來自黃州的論文,內容是一種叫做阻尼的物理現象。當時我就想刊載出來,但編稿已經完成了,實在騰不出來地方……”
那篇論文,在場學者都看過了,很多人懷疑聶岐玩手段。
但就算懷疑又能如何?
人家靠著壓論文,還真搶先出了成果。
而且壓論文的理由也很正規,已經截稿才收到,騰不出地方來發表。
只有臺下的耿會長及其親信,此時此刻臉色鐵青,他們這派跟聶岐一直明爭暗鬥。
耿會長舉手表達不滿“交叉審稿時,為什麼恁晚才發給我?”
聶岐解釋說“剛收到阻尼論文的時候,我只是覺得有趣,並沒有太過重視。否則的話,這麼重要的論文,我肯定騰出地方發在上期。直到一個多月前,小孫突然找到我,說可以用空氣阻尼增強天平穩定性。我本著小心求證的態度,做了許多實驗終於確信,就趕緊把論文交給耿會長稽核。”
這番解釋,看似合理,其實就是在打耿會長的臉。
許多沒有介入兩派爭鬥的學者,此刻全都笑呵呵看熱鬧。
耿會長氣得猛拍桌子“論文作者寫得清清楚楚,阻尼現象可以運用於火車和海船。這麼重大的發現,你居然說自己最初不重視?我非常質疑你的學術水平,你沒資格坐在那個位子!”
聶岐以退為進“鄙人確實資質駑鈍,當初在太學讀書時,勉強從外舍升到內舍,又勉強從內舍升到上舍,總是跟不上同窗的學習進度。但蠢人也有蠢辦法,別人一天能學會的知識,我就用十天去刻苦鑽研。太祖保佑,總算是從太學畢業了。這些年,我也是用笨辦法,僥倖取得了一些成果,當然比不上神童出身的耿會長。”
這話說得有水平,而且是臨場發揮,直教人拍案叫絕。
耿會長坐在下面,肺都快氣炸了。但他還想知道阻尼天平的效果,只能繼續留在這裡被人看笑話。
“現在,我們做一個簡單實驗。”
孫三益把早已準備好的實驗器材拿出來,是兩組用木條搭建的空心長方體。一組懸掛擺錘,一組啥都沒有。
“開始吧。”聶岐說道。
他跟孫三益合力搖晃桌子,隨著搖晃的力度變大,一組木框空心長方體劇烈搖晃,最終被搖得向一側當場倒下。另一組加了擺錘的,卻能在搖動中屹立不倒。
聶岐說道“這就是阻尼現象,那篇來自黃州的論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是一艘正在經歷暴風雨的海船,加了阻尼器是否不那麼容易傾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