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後記十六·我來養你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十六·我來養你啊 (3 / 4)

青鸞笑得更開心,趁著左右無人快速收好“公主正欲用餐,六郎吃午飯了嗎?”

“正好來蹭飯。”謝衍說道。

二人來到飯廳,朱棠溪坐於桌前等待。

餐具大部分已改成瓷器,但留了金盞和象牙筷子,這兩樣謝衍曾戲言自己喜歡。

互相見禮,朱棠溪招呼謝衍坐下,又讓一個侍女去添飯。

謝衍是真餓了,一上午都在用腦,端起飯碗就狼吞虎嚥。

朱棠溪自己也不怎麼吃,只是看著謝衍吃飯,聊了幾句說“很快就要頒佈法令。你可以經商了,但我還是不可以。”

“還有這種事?”謝衍驚訝道。

朱棠溪詳細說道“新法令頒佈之後,有位號的皇親,有爵位的宗室,以及各級官吏本人,依舊不可以經商。但他們的近親已放開限制。”

謝衍評價道“換湯不換藥。”

朱棠溪笑了笑。

如今當權的改革派們,藉著改革工商稅的由頭,必然趁機染指工商業。如果法令不變,他們會讓遠親或奴僕當白手套,改了法令就直接讓近親下場。

其實都一個樣,本質沒變。

鄧公武之所以同意,也是因為事情的本質沒變,改不改禁令都攔不住的。擺在檯面上之後,至少今後更方便查處——如果有人敢查的話。

什麼提高工商稅收,充實中央和地方財政,再借此讓地方廢除苛捐雜稅。這個方法,只在工商業發達的府縣有點用,對於廣大落後地區而言純屬扯淡。

大明的地域發展極不平衡,落後地區的農民,負擔會越來越重。唯一的解決辦法,只有清查田畝和改革賦稅,攤丁入畝也好,一條鞭法也罷,本質上就是一個東西。

但沒人敢對農業動手。

別看鄧公武態度強硬,其實他也心虛,他也對改革農業毫無信心。

王安石和張居正之所以敢動手,那是因為財政困難不改不行了。窘迫的國家財政,催生出一批改革派官員,他們硬著頭皮去變法圖強。

而此時的大明財政,在多年未有大戰的情況下,已經變得寬裕起來,甚至可以稱得上盈餘頗多。

既然沒被逼到那個份上,支援改革農業的官員自然很少。鄧公武找不到足夠的同道之人,他再有一腔熱血也是白瞎。

聊了幾句變法之事,朱棠溪問道“六郎改進水泥可有眉目了?”

謝衍放下筷子說“正為此事而來。我需要搭建水泥窯做實驗,而且不止搭建一座兩座。挺費錢的,但我手裡的錢不夠。”

“需要多少?”朱棠溪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